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中国新疆哈萨克族居住地区喜欢饮用热奶茶,一日数遍;东南沿海潮汕地区喝“工夫茶”,也是趁热饮用,移居到新加坡的福建人后裔仍有喝热饮的习惯,其食管癌的发病率高于不喝热饮的广东人;太行山区的大碗热粥也是趁热才吃……这些地区都是我国著名的食管癌高发区。更有调查显示,61.2%的厦门人喜欢喝铁观音、普洱茶等,而他们中的绝大部分均认为用温度较高的热水,茶的口感、香味较好。专家介绍,食管癌,恰恰就是厦门男性的第二大癌症。
这是因为人的食道壁是由黏膜组成的,非常娇嫩,只能耐受50~60℃的食物,超过这个温度,食道的黏膜就会被烫伤。如果经常吃烫的食物,会对口腔、食管、胃内黏膜造成损害,黏膜损伤尚未修复又受到烫伤,可形成浅表溃疡,导致慢性口腔黏膜炎症、口腔黏膜白斑、食管炎、萎缩性胃炎等病症。反复地烫伤、修复,就会引起黏膜质的变化,甚至会发生癌变。
“热无灼灼,寒无沧沧,“趁热”之热应以不烫为度。”是中医食忌理论,“热无灼灼”,指的是食物不要像沸腾的开水那样灼热伤人;“寒无沧沧”,指的是食物也不要像寒冰那样沧沧凉凉。食品寒温适中,则阴阳协调,有益于身体健康;反之则会对身体造成损伤。人体的阴阳是相对平衡的,如果吃的过凉或过热,则会打乱阴阳平衡,影响身体健康,甚至会造成病态。中国中医科学院东直门医院内科教授姜良铎说:“在消化道内,食物的消化过程适宜在接近体温的温度下进行。过热的食物会导致气血过度活跃,胃肠道血管扩张,对肠胃产生刺激。”因此,最合适的食物温度是“不凉也不热”。
同样,人们在饮水时也应该讲究温度。日常最好饮用温水,水温在18~45℃之间。过烫的水不仅会损伤牙齿的珐琅质,还会强烈刺激咽喉、消化道和胃黏膜。即使在冬天,喝的水也不宜超过50℃。如果实在怕冷,可以多吃些姜、胡椒、肉桂、辣椒等有“产热”作用的食物,既不会损伤食道,还有额外的保健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