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针灸是指针法和灸法的结合。针法是将细针按照一定的穴位插入患者的体内,运用转动和插拔等手法来治疗疾病。灸法则是将燃烧的艾绒按照特定的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刺激来治疗疾病。如今,针灸在人们的生活中也被广泛应用。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针灸包括针灸理论、穴位、技术以及相关工具。在形成、应用和发展过程中,针灸具有鲜明的汉族文化和地域特色,是基于汉族文化和科学传统而形成的宝贵遗产。
中国古书中有如下记载:
《素问·病能论》提到:“有病颈痈者,或石治之,或针灸治之而皆已。”《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说:“或不当饮药,或不当针灸。”晋朝葛洪的《抱朴子·勤求》中有句:“被疾病则遽针灸。”唐代吴兢的《贞观政要·征伐》中记载:“道宗在阵损足,帝亲为针灸。”清代俞正燮的《癸巳类稿·持素毕》中写道:“宗气营卫,有生之常,针灸之外,汤药至齐。”
针灸在临床上根据中医的诊疗方法诊断病因,找出疾病的关键,辨别疾病的性质,确定病变属于哪一经脉、哪一脏腑,辨明它是属于表里、寒热、虚实中的哪一类型,然后制定相应的穴位处方进行治疗。通过疏通经脉、调节气血,使阴阳相对平衡,脏腑功能趋于调和,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灸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疏通经络:通过疏通经络,可以使堵塞的经络畅通,发挥其正常的生理功能。经络既内连脏腑,又络及肢节,运行气血是其主要的生理功能之一。当经络不通时,气血运行受阻,临床上会出现疼痛、麻木、肿胀、瘀斑等症状。针灸科选择相应的穴位和针刺手法,如三棱针点刺出血等,可以使经络畅通,气血正常运行。
2. 调和阴阳:针灸的作用是通过调和阴阳,使机体从阴阳失衡的状态转变为平衡状态,这是针灸治疗的最终目标。疾病的发生机制复杂,但总体上可以归结为阴阳失衡。针灸通过调节经络的阴阳属性、穴位的配伍以及针刺手法来实现调和阴阳的作用。
3. 扶正祛邪:针灸的作用是扶助机体正气并驱除病邪。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实质上是正邪之间的斗争过程。针灸治疗的关键在于发挥其扶正祛邪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