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导致血小板数量低于正常标准的疾病,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血小板具有凝血、止血、溶解纤维蛋白、营养和支持机体功能的作用,血小板减少主要会表现为出血症状。
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的方法因情况而异。一般情况下,一般病例不需要特殊治疗。但如果出血严重或疑有颅内出血,应采取积极的止血措施。对于慢性病例,如果出血不严重或在缓解期,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但应避免外伤,预防感染,有时轻微呼吸道感染即可引起严重复发。
在急性病例中,发病初期应减少活动,避免创伤,特别是头部外伤,重度患者应卧床休息。预防和控制感染至关重要,避免使用会导致出血的阿司匹林。给予足量的液体和易消化的饮食,避免损伤黏膜。为减少出血倾向,常常给予大量维生素C和P。对于局部出血,可进行压迫止血。
肾上腺皮质激素是血小板减少症治疗的首选方法,虽然激素能够增加血小板数量,但减少或停止使用激素后,血小板数量又会下降。长期使用激素会对人体产生严重副作用,如向心性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
输注血小板和脾脏切除等方法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但由于消耗快、费用高和副作用大,大多数患者难以承受。
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病毒感染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例如麻疹、风疹、水痘、猫抓热、登革热等病毒可引起血小板减少,病毒侵入细胞会使血小板减少,病毒也可能附着在血小板上破坏它们。其次,遗传因素也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症,许多患有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的直系亲属或家族中也有人患有该病,这表明血小板减少症可能具有遗传倾向。此外,血小板在脾脏内滞留严重是导致血小板减少症发病的常见病理因素。最后,其他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放射病、原发性血小板少性紫癜、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和脾功能亢进等也可能引起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可能出现皮肤上的瘀点、红斑或原因不明的鼻出血等出血倾向。
希望以上对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和病因的介绍能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