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胃炎是由多种不同病因引起的胃粘膜的急性和慢性炎症。病因中包括病毒、细菌、饮食习惯、药物及各种理化因素等。近一、二十年来由于胃镜的推广应用,临床上胃炎诊断的可靠性大为提高。
临床上,胃炎有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之分。特异性胃炎由特异因子致病,其病因常常都较明确。而非特异性胃炎又可分为急性单纯性、慢性浅表性和慢性萎缩性胃炎。其中以慢性浅表性胃炎所占比例最大,约占60%~80%。胃炎患者常见有上腹饱胀不适、反酸、嗳气甚至恶心、呕吐等,病情多不相同。在治疗上有多种药物可供选择,但切记一定要到医院寻求专业医师选择最佳方案,莫乱服药,以免延误病情,因每种治疗胃炎的药物都有其侧重面,同时又有不同的副作用,所以应在诊断明确的基础上选择针对性强,副作用小的药物。
了解胃在消化系统中的形态、位置,有助于我们对胃病的认识,特别是一些胃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胃呈囊状,其形态、体积和位置的变异很大,这主要取决于体型、体位、胃壁张力、胃的膨胀度以及邻近器官(如肝、脾、左侧结肠等)对胃的压迫。如瘦高体型的人,胃往往呈下垂形。空腹时,胃呈“丁”字形;当胃内充满时,胃的长度约为25~30厘米,最大的横径约为12厘米。正常人的胃容量约为1~2升。胃除有贲门和幽门两个孔道外,还有胃小弯和胃大弯,以及胃的前壁和后壁。
胃位于腹部的左上方,大部分在左季肋部。胃可人为地分为贲门、幽门、胃底(或称穹窿)、胃体和胃窦几个部分。胃的入口处称贲门,与食管以锐角相连接,出口处称幽门,与十二指肠球部相连接;胃底是自胃一食管连接处与其水平面以上的部分;胃体介于胃底和胃窦之间,所占面积最大;胃窦是胃的远端部分。胃小弯在离幽门2.5~5厘米处有一凹入刻痕,称胃角或胃角切迹,将胃小弯分为垂直部(胃体)和水平部(胃窦),这是胃镜检查时的一个重要标记。胃贲门位于第十胸椎水平的中线左旁2.5厘米,离膈下约3厘米,在左侧第七、八肋软骨的后面。幽门位于第一腰椎水平,中线右旁1厘米处。如在胸骨上凹至耻骨联合画一直线,其中点即为幽门平面。贲门、幽门和胃小弯的位置都比较固定,胃充盈时主要为胃大弯扩展。胃的活动度很大,其位置随体位、横膈运动、胸腔内压力和腹腔内压力的改变而改变。深吸气时,胃可下降数厘米;腹压增加时,胃的位置可向上移。胃内满载时,胃可充填整个左膈下,把心尖上推,胃大弯则向下移,可达左下腹。
在站立时,胃的最低处为胃大弯的远端,可达第四腰椎水平;幽门的位置略高,位于第三腰椎水平,多数人的幽门位于中线的右侧,少数胃张力低者可位于中线的左侧。在卧位时,胃的位置较高。空腹时胃内贮留的分泌液,称粘液湖。胃小弯长约10~15厘米,为肝脏左叶所覆盖,所以胃小弯的恶性病变容易直接侵及肝左叶。胃大弯约为胃小弯的2~4倍,贴邻横结肠上缘,故胃大弯的恶性肿瘤常累及横结肠。胃的前上面与游离腹腔相接,故胃前壁溃疡穿孔时,易引起弥漫性腹膜炎。胃的后下面则与胰腺、横结肠系膜等相接触,所以当胃后壁溃疡时,多与胰腺粘着,而不立即引起弥漫性腹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