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病毒性肝炎导致的肝功能异常已为大家所熟知,但非病毒性肝炎导致的肝功能异常却令许多患者和临床医生困惑。这时,我们应该注意另一种与自身免疫功能异常有关的肝脏损害——自身免疫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自免肝)是由于患者肝脏本身的免疫耐受性减退。不能识别自身肝组织(抗原)成分而产生自身免疫反应,引起的一种不能自然痊愈的肝炎。该病具有家族遗传倾向,但无传染性,多见于女性,好发于10~30岁间,女性绝经期后又有增多的趋势,70%的患者发病缓慢,急性发病的约占30%。急性发病患者症状颇似急性病毒性肝炎。急性期过后,病状可能持续数月不愈,患者可以出现黄疸、腹水,甚至发生肝性脑病。缓慢隐匿发病患者.开始会有关节酸痛、低热、乏力、皮疹和闭经等,易被误诊为关节炎、结缔组织病等;一段时间后才逐渐出现乏力、恶心、食欲不振、腹胀、肝脾区疼痛、出血倾向和体重减轻等肝炎症状,如不及时治疗,可能会逐渐发展到肝硬化、腹水等,而且该病比病毒性肝炎进展到肝硬化的时间要短。在临床上,自身免疫性肝炎分为I型、Ⅱ型和Iii型。目前,国人中比较常见的是I型自身免疫性肝炎,然而,在一部分Ⅱ型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的血液中可以检测到丙型肝炎抗体标志物。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早期诊断并不困难。首先,肝功能异常的人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各型病毒性肝炎的细菌学检查,排除了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心原性肝损害以后.及时做自身免疫性肝炎方面的检查,包括IfIt浆球蛋白、转氨酶和胆红素水平的测定;特别是自身免疫性肝炎自身抗体的检测,如抗核抗体(ANA)、平滑肌抗体(SMA)和线粒体抗体(AMA)等。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基本治疗原则,主要是抑制异常的自身免疫反应;缓解肝内炎症和消除症状,恢复肝功能,保持代偿状态和减少并发症等。治疗中应注意休息,补充营养,禁酒和避免药物性损害,但最重要的还是免疫抑制剂治疗,主要的药物有:强的松、硫唑嘌呤(AZP)或6一氨基乙酸(6一MP),同时加用保护肝脏的药物和促进胆汁排出的药物,如易善复胶囊和优思弗等,无论哪一种药物都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虽然自身免疫性肝炎和大家熟悉的病毒性肝炎一样,长期不予治疗可能会发展到肝硬化,但是,也不必过于紧张,只要大家自觉地定时查体,有病及早就医,就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