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现在正值早春时节,气温时冷时热,冬季的寒气尚未完全散去,仍然感到丝丝寒意。加上倒春寒的出现,我们需要注意保暖,不要轻易减少穿衣的厚度。春季养生有一个叫做"春捂"的说法,那么如何掌握好适度的春捂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春捂秋冻"之所以有"春捂"这个概念是从哪里来的呢?
"春捂"指的是在春季气温刚刚转暖时,不要过早脱掉厚衣服,宁可多穿一些,使身体的产热和散热能够与冬季的环境温度相对平衡。否则,由于早春时节时冷时热,气温变化大,过早穿着单薄衣物,一旦气温降低,身体会难以适应,抵抗力下降。再加上春季细菌和病毒活跃,更容易引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和春季传染病。女性如果过早换上裙装,还可能导致关节炎和多种妇科疾病。
古往今来,善于养生的专家们非常重视"春捂"这种养生方法。专家们认为,"春捂"这一民间传统习惯是有一定道理的,特别是在早春时节,气温时冷时热,稍微多穿一些更容易适应季节的变化,但也要适度。我们可以想一想,中国文化的积淀所带来的绝不仅仅是文人墨客的谈资,同时还有古人们通过对现象的观察逐渐总结出一套有理可依的经验。因此,"春捂秋冻"的说法绝不是空穴来风。
那么如何进行"春捂"呢?记住"下厚上薄"。
古人在长期的生活和劳动实践中认识到,寒气主要从下体产生,因此中国古代的养生专家提出了春季衣着宜"下厚上薄"的原则。《老老恒言》中也有"春冻未泮,下体宁过于暖,上体无妨略减"的说法。这种做法既能养阳又能收阴,与自然气候的变化协调一致,可以说是"天人相应"。这与现代医学中认为下半身的血液循环较上半身差、容易受寒侵袭的观点是一致的。
因此,在春季穿衣时首先要照顾好头部和脚部,以防风寒侵袭,不要过早穿上过于轻薄的春装和单鞋。举个例子,很多女孩一到春季就开始穿短裙和单鞋,这对身体不利。脚和小腿是人体三阴经和三阳经的汇聚之地,小腿内侧为肝、脾、肾三阴经,外侧为胆、胃、膀胱三阳经,对人体非常重要,一定要注意保暖。即使偶尔气温升高,也应该从上身递减衣物,这样可以避免关节炎、气管炎等疾病的发生。
那么"春捂"要捂多久呢?不要过度捂。
"捂"的意思是适当多穿一些衣物,但不能出汗。春季气温时高时低,如果升温了还继续穿得厚重,容易出汗,这样反而容易生病。因此,"春捂"并不是越多穿衣物越好,而是强调脱衣要递减,也就是根据天气变化和个人体能适当增减衣物。
春季气温的日差较大,早晚较冷,这时可以适当捂一段时间。而在晴天的中午时刻,气温一般都在10℃以上,这时可以适当减少衣物。一般来说,15℃是"春捂"的临界温度,超过这个温度就要脱掉棉衣,否则就会超出身体的耐热限度,体温调节中枢就会适应不了,对健康不利。
因此,我建议大家在出门前大致了解一下当天的天气状况。早上出门时温度往往较低,最好多穿几件衣物。随着气温的升高适当增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