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提问

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张忠
3666
所有文章
0
查看次数
0
昨日次数
知识库 摄入过多糖并非一定致龋齿
摄入过多糖并非一定致龋齿
发布时间:2024-03-20
浏览:4
手机查看

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导读:龋齿是一种细菌性疾病,可以继发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甚至可引起牙槽骨和颌骨炎症。此外,龋齿的继发感染还可以导致关节炎、肾炎和多种眼病等。

摄入过多糖并非一定致龋齿

糖的摄入量控制在每人每年10公斤范围以内,也就是每人每天摄糖30克,可以使龋齿发病率保持在可以接受的低水平上。目前,我国人均摄糖量在7公斤以下,即使适当增加,也不一定会对龋齿发病构成严重威胁。

当享受了糖的甜美滋味后,还应该为自己的口腔健康尽点义务,就是要注意个人的口腔卫生,吃完甜食之后,最好立即刷牙,至少立即漱口,如果能坚持每天用含氟牙膏刷牙,有效地清除牙菌斑是预防龋齿的有效方法。

吃糖和甜食的时间最好选择在每餐之后,二餐之间要少吃,尤其要控制次数,最好一次。因为每次吃糖之后,细菌产生有害作用的时间长达40―60分钟之久,尤其是喜欢吃甜食者,以及对龋齿易感的人。

恒康园扩展:龋齿的临床表现

龋病最好发于磨牙,特别是下领第一、二磨牙,其次为上颌第一、二磨牙,再次为上下颌双尖牙和上倾侧切牙。临床上根据龋病所在牙部位的深浅,分为浅龋(釉质龋)、中龋(牙本质浅龋)、深龋(牙本质深龋)。浅龋的龋坏部位只顾于牙齿的表层,病入无主诉症状。牙齿表面有白色斑点或呈棕色、灰黑色斑点。用探针可探及粗糙面。

中龋:临床上可见牙齿已形成较深的龋洞,病人有时对冷、热、甜、酸等刺激较为敏感。渐龋:当牙齿破坏,龋洞较大。病人对冷、焦、甜、酸等刺激感到明显的疼痛。此外,临床上又根据龋病的发展速度,又有将龋病分为三种类型即慢性龋、急性龋(猛性龋)和静止性龋。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举报
取 消 确 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