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提问

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于荣
3652
所有文章
248
查看次数
1
昨日次数
知识库 酒精肝的发病机制
酒精肝的发病机制
发布时间:2024-03-17
浏览:9
手机查看

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的需要,各种饭局上面都避免不了喝酒,如果控制不好的话就会容易得酒精肝。

酒精肝的发病机制

酒精肝主要发病是由于过度饮酒而引起的一种严重的肝病表现,酒精肝在发病早期主要有以下一些表现:轻症会出现腹胀,乏力,肝区不适,厌食,还有黄疸,肝肿大和压痛,面色灰暗,腹水,浮肿,蜘蛛痣,发热,白细胞增多(主要因此是中性粒细胞增多)类似细菌性感染,少数有脾脏肿大等症状,还有肝功能指标的变化。

酒精80%~90%在肝脏代谢。经过肝细胞浆内的乙醇脱氢酶的催化,氧化为乙醛,再经乙醛脱氢酶催化转成乙酸,最终形成二氧化碳。在乙醇氧化过程中脱下大量的氢离子与辅酶Ⅰ结合。辅酶Ⅰ被还原成为还原型辅酶Ⅰ,则使其与辅酶Ⅰ的比值上升,从而使细胞的氧化、还原反应发生变化,造成依赖于还原型辅酶Ⅰ/辅酶Ⅰ的物质代谢发生改变,而成为代谢紊乱和致病的基础。

同时乙醛对肝细胞有直接毒性作用。乙醛为高活性化合物,能干扰肝细胞多方面的功能,如影响线粒体对ATP的产生、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和排泌、损害微管使蛋白、脂肪排泌障碍而在肝细胞内蓄积,引起细胞渗透性膨胀乃至崩溃。

由于酒精被氧化时,产生大量的还原型辅酶Ⅰ,而成为合成脂肪酸的原料,从而促进脂肪的合成。乙醛和大量还原型辅酶Ⅰ可以抑制线粒体的功能使脂肪酸氧化发生障碍,导致脂肪肝的形成。

酒精引起高乳酸血症,通过刺激脯氨酸羟化酶的活性和抑制脯氨酸的氧化,而使脯氨酸增加,从而使肝内胶原形成增加,加速肝硬化过程。并认为高乳酸血症和高脯氨酸血症,是可作为酒精性肝病肝纤维化生成的标志。

近年证明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机制:

1、游离脂酸进入血中过多。

2、肝内脂肪酸的新合成增加。

3、肝内脂肪酸的氧化减少。

4、三酰甘油合成过多。

5、肝细胞内脂蛋白释出障碍。

目前认为酒精对肝细胞的直接毒性作用是脂肪肝的主要原因。

酒精性肝炎的发病机制近年证明有免疫因素参与,且有重要意义。目前认为肿大的肝细胞不能排出微丝(filaments)且在肝细胞内聚积形成酒精性透明小体,并引起透明小体的抗体产生。自身肝抗原和分离的酒精透明小体,可以刺激病人淋巴细胞转化和游走移动抑制因子(MIF)活力。

酒精性肝硬化可以查出自身免疫性特征的天然DNA抗体,和肝细胞膜产生IgG和IgA抗体。这些抗体能被肝浸液吸附。

近年证明酒精和乙醛可以改变肝细胞膜抗原,并非由乙醛的毒性直接作用于肝细胞膜。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举报
取 消 确 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