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肛瘘,有时也称之为“肛漏”,是“肛门直肠瘘”的简称。它的名称是以发病形态命名的。这是因为其症状主要是从肛门周围皮肤上的伤口(瘘口),反反复复、淋漓不断地向外流出脓液、脓血甚至流出粪便,因而称为“漏”。
人体大肠的末端是直肠,直肠下连着肛管。直肠下端与口径较小的肛管相接,黏膜呈现了8~10个隆起的皱襞。由于肛管黏膜上有许多“陷阱”,因此肛管容易受伤及感染,特别是大便在肠内停留时间长,变得又干又硬时,易对黏膜造成损伤。损伤后若不及时处理,便形成脓肿。脓肿逐渐向外扩张,“凿出”一个或多个“旁门左道”,便形成了“肛瘘”。
大多数肛瘘是肛周脓肿的后遗症,肛瘘形成之后,肛门周围的外瘘口不断有少量脓性分泌物排出。时间长了,当外口阻塞或假性愈合,瘘管内脓性液体不能排出,即形成脓肿。这种由于引流不畅形成的脓肿,往往是“疼痛———流脓———缓解”反复出现,这是肛瘘临床表现的特点。由于脓液不断浸渍肛门周围皮肤而引起瘙痒,有时可伴发肛周湿疹。
肛瘘治疗有药物、手术疗法,药物疗法主要为服用中西药、局部坐浴及药物外用,一般可减轻症状,控制炎症,但不能彻底治愈。治愈肛瘘最有效的方法还是手术,越早做效果越好,建议不要错过最佳治疗时间,以免发展为复杂性肛瘘或癌。同时,应排除由结核、肠克罗恩病等特异性炎症引起的肛瘘。
肛瘘的危害:
虽然从大量的临床资料来看,多数肛瘘是不会癌变的,但仍有少数肛瘘病人可发展为恶性病变,特别是近年来,有关肛瘘十年以上恶变为癌的报道增多。其导致癌变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长期的慢性炎症刺激。炎症的长期存在,使得脓性分泌物及粪便从瘘管排出,从而刺激组织细胞异常增生,导致恶性病变。
2、细菌感染。细菌长期存在于瘘管内,特别是绿脓杆菌或结核杆菌感染,可不愈,从而导致癌变。
3、药物刺激。长期、大量使用各种局部外用药,经常刺激局部,导致癌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