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提问

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彭华
3652
所有文章
2
查看次数
1
昨日次数
知识库 李先海教授专栏之糖尿病与脾
李先海教授专栏之糖尿病与脾
发布时间:2024-03-20
浏览:9
手机查看

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糖尿病成了当前一个常见多发病,而且还有逐年增多的趋势。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是因胰岛素分泌相对或绝对不足,引起糖代谢紊乱所致。而中医学则属于“消渴”范畴。其临床表现以多饮、多食、多尿和身体消瘦(即所谓“三多一少”)为特征。历代医家对其病因病机及辨证施治多有详尽论述,可谓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

  大多中医文献对糖尿病的认识多注重于肺、胃、肾的关系。例如《内科多发病中西医综合治疗》(单兆伟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一书就指出:“本病病位重在肺、胃、肾。肺燥,胃热,肾虚互为影响,而源本为肾”。这种认识和观点在中医学中有很大的代表性。大多数文献资料对于脾在糖尿病形成中的作用或脾与糖尿病病理生理间的关系论述甚少。笔者根据有关中医文献和个人在临床实践中的认识和体会,就糖尿病与脾的关系作一下探讨性论述。

  一、糖尿病与脾功能的关系

  脾与胃同居中焦。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主升,胃主降,同为气机之枢纽。脾不仅为胃行其津液,而且由于脾有引津液,布精微的作用,可将水谷精微,津液阴精上输于肺,使肺得滋养;肾所藏之真阴精血,也赖后天脾的运化补给。因此,脾之功能障碍与糖尿病关系密切,糖尿病发病虽有饮食不节,情志不舒,过食肥甘,劳欲过度等多种因素参与,但这些因素均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脾的功能而促使糖尿病的发生。正如《灵枢•本脏》说:“脾脆则善病消瘅易伤”。所谓“消瘅”古指消渴也。

  二、脾虚气弱是糖尿病的病机关键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气健旺则体健无恙。若因醇酒厚味,恣食肥甘,或情志失调,精神紧张,或恣情纵慾,房事不节,均可直接或间接导致脾的功能受损,运化失司,影响水谷之精微上输

  于肺,使肺津干涸,化燥生热,热又灼津,如此循环,致病人需饮水而自救,故现口渴之证。脾虚也影响输津于胃,使胃阴不足,胃火旺盛,产生消谷善饥之证。脾虚又导致精血不足,而产生体倦乏力,气短,形体消瘦。若脾气不升而反降,则注入小肠,渗入膀胱,故小便频数,尿如膏脂。上述病理机制均可说明脾气虚弱是导致糖尿病的关键之所在。

  三、糖尿病的证候与脾的关系

  糖尿病以“三多一少”为主证,常伴有全身乏力,视物昏花,口淡乏味,便溏或结,肢体麻木等证。这些症状均与脾的关系密切。脾主四肢肌肉,脾虚则肌肉失养,故四肢无力而倦怠;脾虚则水谷运化无权,精微不能上注于目,目失濡养而出现视物昏花;脾开窍于口,脾虚不能升举清阳,故口淡乏味;脾虚损胃致津液乏,胃肠津亏液少,或脾虚生湿,水湿壅肠而致大便或结或溏;脾虚致气血来源有限而产生肢体麻木,或气滞血瘀而导致肢痠腿疼等证。

  四、益气健脾在治疗糖尿病中的作用

  鉴于上述脾虚与糖尿病的关系,在治疗上顾护生化之源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应该以脾胃为重点,脾胃一振则“三消”皆除,故以益气健脾法为主,结合兼证而加减。常用方剂有七味白术散、参苓白术散、四君子汤、归脾汤、升阳益气汤、滋膵汤(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方)。并根据不同证候可选加天花粉、葛根、芡实、乌梅、知母、五味子、麦冬、鸡内金、生石膏、女贞子等。

  本文就糖尿病与脾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一些探讨,难免会有以偏概全或牵强之处,乃一己之得,仅共同仁们一哂。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举报
取 消 确 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