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提问

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任冬梅
3558
所有文章
57
查看次数
1
昨日次数
知识库 从中医角度分析哮喘发病原理
从中医角度分析哮喘发病原理
发布时间:2023-11-04
浏览:20
手机查看

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秋天已至,天气逐渐转凉,哮喘患者需要开始采取预防措施。许多人对哮喘的发病机理不太了解,因此也不知道如何有效预防。接下来,我们将从中医的角度来认识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其临床特征是发作性胸闷、咳嗽,通常伴随呼吸困难和哮鸣音。这种疾病往往在遗传基础上受到多种体内因素的刺激而发病,但其确切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清楚。目前,现代医学仍未找到根治的方法和药物。

在中医学中,哮喘归类为哮或哮病。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相关记载,比如《素问·通评虚实论》中描述了小儿哮鸣的病因与症状:“乳子中风热,喘鸣肩息”。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阐述了喉间哮鸣有声、不能平卧的特点,并提出了小青龙汤、越婢加半夏汤等方剂,至今在临床中仍被广泛使用。唐宋时期,对于哮喘的临床症状和方药治疗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金元时期,《丹溪心法》一书将哮喘独立成篇,并提出“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的观点,对后世产生较大影响。明代戴原礼提出了宿根之说,明确了病因方面的认识。清代对哮病的认识有更大的进展,李用粹总结为:“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隔有胶固之痰”。在辨证论治方面,《医宗金鉴》将其分为寒、热、虚、实四类。许多医家根据自己的临床实践,对前人经验进行了总结和整理。

现代中医治疗哮喘的临床资料首次出现于1954年。50年代中后期,对古方(主要是含砒方药)和民间验方进行了大量的挖掘和继承,并展开了有益的探讨。60年代,对该病的治疗引起了中医界的注意,报道的病例样本数量显著增加,往往多达百例以上。在对哮喘的辨证方面,尤其是舌苔和脉象的研究上取得了较大进展。气功治疗哮喘在这一时期达到鼎盛,对疗效和机理进行了较为客观的观察。此外,以体针为主的各种穴位刺激法也应用于哮喘的治疗。治疗哮喘取得了重大进展,一方面是对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乃至疗效评价的认识渐趋一致;另一方面,针对本病症情复杂、容易复发的特点,治疗方法日趋多样化,专方治疗和针灸疗法已成为目前防治哮喘的主要方法之一。同时,在治疗效果方面,中医药的优势日益凸显。根据公开报道的临床资料统计,中医药的有效率约为85%~90%。

中医对于哮喘治疗机理的研究始于60年代。当时观察施行气功治疗的患者尿中17-酮类固醇含量的变化,认为其疗效可能与增加肾上腺皮质的血流有关。80年代以来,人们广泛开展了内分泌学、免疫学、血液流变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例如,发现应用补肾法可以调节患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系统的功能,提高受外源性激素抑制的垂体-肾上腺轴的兴奋性,从而获得哮喘的远期疗效。另外,通过血液流变学测定发现,支气管哮喘的发病过程和临床所见的瘀血证表现与多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有关。

寻找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方法仍然任重道远,中医药工作者始终没有停止探索的步伐。每一个重视生命和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举报
取 消 确 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