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肝纤维化是各种病因引起慢性肝损伤后的瘢痕修复反应,是肝硬化的早期可逆阶段,如不及时治疗则可能进展为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出现各种终末期肝病并发症。引起肝损伤的常见病因有以下几种。
1.病毒性肝炎
乙型与丙型病毒性肝炎是引起肝硬化最常见的病因。在我国,以慢性乙型肝炎最常见。病毒的持续存在是肝损伤演变为肝硬化的主要原因,宿主的遗传背景和基因多态性可能也影响抗病毒的免疫反应、损伤和纤维化发生。乙型和丙型肝炎的重叠感染常可加速肝硬化的发展。宁波市传染病医院西医肝科胡爱荣
2.酒精性肝炎(ASH)
在欧美国家,由ASH引起的酒精性肝硬化约占全部肝硬化的50%~90%,在我国近年来也有上升趋势。每日摄入乙醇50g且持续10年以上者8%~15%可导致肝硬化。酒精还可加速乙型和丙型肝炎肝硬化的进展。ASH发病机制主要是酒精中间代谢产物乙醛对肝脏产生的氧化应激和脂质过氧化损伤,诱发肝脏糖、脂代谢紊乱,促进炎症免疫反应和纤维化发生。
3.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
通常是指与代谢综合征(包括腹型肥胖、脂肪肝、II型糖尿病、高脂血症和高血压等异常)有关的原发性NASH。随着城市化的推进、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高脂肪、高热量的饮食增加,NASH在东西方国家均有增加趋势。大约1/3以上的NASH患者可能因持续性肝损伤而导致纤维化进展。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脂肪变性,使肝脏对炎症反应和各种损伤因素的易感性增高,这是NASH发病的主要机制。
4.毒素和药物
肝脏是药物清除、生物转化和分泌的主要场所。当药物代谢过程中毒性产物的产生速率超过安全排泄的速率时就会引起肝损伤。目前已发现上千种药物可引起肝损伤,其中包括医学处方药及人们因治疗、营养等目的使用的非处方药物和中草药。药物性肝损伤中绝大多数是特应性反应,难以预测,可能与环境和遗传易感因素有关。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甲基多巴、氟肽胺或反复接触某些化学毒物如磷、砷、四氯化碳等,均可引起中毒性肝炎,后者最后演变为肝硬化。
5.自身免疫性肝病(AILD)
AILD主要包括肝细胞受累的自身免疫性肝炎(AIH)以及胆管细胞受累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
AIH主要见于女性,以血清中出现自身抗体[如抗核抗体(ANA)]、血清转氨酶和IgG水平增高、门脉大量浆细胞浸润为特点,在治疗上常常对激素等免疫抑制剂有反应。
PBC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胆汁淤积性肝脏疾病,主要发生在40~60岁的中年女性,绝大多数患者抗线粒体抗体(AMA)阳性。PBC常常合并其他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硬皮病、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并常有唾液腺上皮细胞受损。一部分(约50%)PBC患者可同时或单独出现ANA。
PSC是一种以肝内和肝外胆道系统广泛炎症和纤维化并以进行性发展为特点的慢性胆汁淤积综合征,主要累及年轻人,并且70%的患者是男性。PSC常常伴有炎症性肠病,还有一些特殊的并发症如胆管炎、胆管狭窄、胆石症、胆管癌等。
6.遗传代谢性疾病
遗传代谢性疾病是一种由遗传和代谢性因素引起的肝脏疾病,多见于青少年。在我国以先天性铜代谢异常(肝豆状核变性,即Wilson病)最多见,该病是因ATP7B基因异常引起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铜沉积于脑、肝等组织,临床上出现精神障碍、锥体外系症状和肝硬化症状,并伴有血浆铜蓝蛋白降低和铜代谢障碍。
7.肝淤血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缩窄性心包炎和各种病因引起的肝静脉回流受阻,如肝静脉阻塞综合征(Budd-Chiari综合征)和肝小静脉闭塞病(VOD),均可使肝内长期淤血、缺氧,发生纤维化和硬化。
8.其他
如继发性胆汁淤积性肝硬化,在成人以胆石症引起者为多,此外还可因胆道慢性炎症或手术后狭窄、壶腹周围癌、胆管囊肿、先天性肝外胆道闭锁或肝内胆管发育障碍引起。血吸虫病性肝硬化则因虫卵沉积在汇管区刺激纤维化进展。http://health.china.com/html/jiankangzhuanti/gy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