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提问

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国红
3722
所有文章
0
查看次数
0
昨日次数
知识库 重视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重视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发布时间:2024-03-19
浏览:6
手机查看

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比较常见的四肢血管疾病,好发于下肢,但上肢DVT也有逐年增多之势,其主要原因是,中心静脉导管使用得越来越多。上肢DVT病变多发生于锁骨下静脉和腋静脉,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上肢肿胀、疼痛和浅静脉扩张等症状。原发性上肢DVT也称肌紧张后血栓形成,多见于健康男青年,发病前患者上肢往往有拉伤、过度用力、过伸或过度外展等病史。

继发性上肢DVT约占上肢DVT的75%,病因包括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和心脏起搏器、高凝状态和纵隔肿瘤等。中心静脉导管是一种插入中心静脉腔和右心房的装置,一般经锁骨下静脉插入;主要用于监控危重病人的中心静脉压,快速补充液体,调控静脉用药如抗肿瘤药,调控胃肠外营养以及协助诊断心功能障碍。由于中心静脉导管的广泛应用,导管相关性上肢DVT屡有发生。

美国一家医院在1992年至2003年间共诊断了546例上肢DVT患者,60%是由于使用中心静脉导管和心脏起搏器所致。美国另一家医院在44136例住院患者中,发现了65例上肢DVT患者,其中39例与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有关。法国Luciani博士等随访观察了145例因口咽部肿瘤而需中心静脉导管置入的患者,有17例发生上肢DVT,其中13例没有症状,从导管置入到通过超声检查发现血栓形成的平均时间为42.2天。Luciani博士认为,导管相关性上肢DVT的危险性被低估了,主要是因为以往对该病的诊断仅依靠临床表现,而漏诊了无症状的上肢DVT。

导管相关性上肢DVT的治疗措施包括:拔出导管、卧床休息、热敷、上肢抬高、抗凝,导管定向性溶栓也可考虑,必要时可以行血栓切除术。

导管相关性上肢DVT的发生率与导管置入位置、材料性质、直径以及高凝状态等因素有关,而中心静脉导管头的准确置入是降低上肢DVT发生率的关键因素。上肢DVT所致的有症状或无症状的肺栓塞发生率在10%~30%之间,与下肢DVT相近。接受中心静脉导管置入的患者多为病情危重者,如果再发生上肢DVT或是肺栓塞,无疑是“雪上加霜”。因此对于可能诱发上肢DVT尤其是无症状的上肢DVT应给予足够重视。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举报
取 消 确 定
相关推荐
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什么?
腋-锁骨下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组以上肢肿胀、疼痛、皮肤发青和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综合征。1949年,Hughes首次将此病描述为:“健康成人上肢急性静脉闭塞,其严重程度不一,但无明确病因和病理基础,称为Paget-Schroetter综合征。”以往认为此病为特发性、自限性疾病,对身体无严重影响。并且上肢和肩部侧支循环丰富,所以即使主静脉堵塞,也不会造成严重的血液回流障碍;上肢内皮细胞的纤溶活性比下肢高4倍,血栓形成后容易再通,治疗上不必太在意。在这种错误观念的指导下,很多患者因治疗无效而患上血栓后遗症。综合文献报道,后遗症的发生率占全部患者的25% ~ 74%,肺栓塞也时有报道。近年来,经过深入研究,对该病有了新的认识,提高了治疗效果。
孙松朋
发布时间:2023-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