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提问

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刘国旗
3608
所有文章
3
查看次数
2
昨日次数
知识库 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3-07-09
浏览:5
手机查看

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老人心脏病住院,医生说要注意防止突发心力衰竭。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简称心衰,是指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不能将静脉回流血液从心脏充分排出,导致静脉系统淤血,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从而引起心脏循环障碍的综合征。比如冠心病、扩张型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等心脏病都会导致终末期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复杂,但主要包括三个因素。首先是心肌损伤和心室重塑。如果长时间有一些心肌肥大,由于负荷过重,能量会处于饥饿状态,心肌会发生一些缺血缺氧,导致心肌细胞死亡。心力衰竭是一个终末过程,主要始于左心衰竭。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举报
取 消 确 定
相关推荐
呼吸衰竭发病机制是什么
首先,呼吸衰竭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换气功能的严重紊乱,使有效的气体交换无法进行。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导致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综合征。其主要发病机制是肺通气不足,如肺泡通气减少,可引起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是ⅱ型呼吸衰竭的发病机制。或者是因为弥散障碍,因为二氧化碳的弥散能力是氧气的10倍,所以低氧血症通常是导致鞋子紊乱的主要原因。或者通气血流量比例失调。正常人肺泡通气量约为每分钟4升,肺毛细血管血流量约为5升。通风比为0.8左右。一方面,当肺毛细血管受损,通气正常时,这个比例会增加,导致生理死腔增加,这就是无效腔效应。另一方面,如果肺泡通气量减少,而肺血流正常,则比值降低,使肺动脉混合静脉血在未充分氧合的情况下进入肺静脉,形成肺动脉-静脉样分流或功能性分流,影响肺的有效气体交换,导致缺氧而无二氧化碳潴留,这是I型呼吸衰竭的主要机制。
刘晓副
发布时间:2023-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