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提问

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种轶文
3485
所有文章
0
查看次数
0
昨日次数
知识库 喉痹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喉痹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发布时间:2023-02-09
浏览:7
手机查看

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治疗思路:本病治疗以“清、泻、补、消”为主,即疏风清热、泻火解毒、利咽消肿、健脾补肾、化痰祛瘀。

第一,内部治疗

1.外邪入侵,邪聚咽喉。

临床表现:咽干灼热,微痛,吞咽感差,异物阻塞,发热,恶寒,头痛,咳黄痰痛,头痛无汗,身痛,风寒轻舌者咳薄痰,舌苔薄白或淡黄,脉浮或紧。

证候分析:风热邪毒侵伤咽部,故咽喉红肿、微痛、燥热、吞咽困难。对抗邪热恶寒,抵御邪出;肺郁则咳有痰。

治法:祛风散邪,宣肺利咽。

药方:风热犯者,宜疏风清热,消肿利咽,用疏风清热汤。方中荆芥、风、风解表;金银花、连翘、黄芩、赤芍清热解毒;玄参、浙贝母、天花粉、桑白皮清肺化痰;牛蒡子、桔梗、甘草散结、解毒、清咽。

外感风寒者,宜疏风散寒,宣肺利咽,可用九味羌活汤。方强、芳芳、熊志、苍术、阿莎丽合为一方,均为香、温、燥。善散风、寒、湿于外肌,与黄芩同用,清气泄热,鲜地凉血泄热益喉。

2.邪毒内传,攻喉。

临床表现:严重的咽部疼痛、吞咽困难和咽喉阻塞。高烧,头痛,口渴,口臭,大便干燥,小便短而红。舌红,苔黄,脉强。

证候分析:如果外邪未愈或治疗不当,余邪不清,内或肺胃之热盛,热灼之火灼喉,则咽痛剧烈,吞咽困难;如果内热炽盛,会引起发热、口渴多饮、口臭、大便干燥、小便短赤。

治法:清肺和胃,消肿利咽。

处方:清咽李哥汤。荆芥、防风、薄荷祛风散邪;金银花、连翘、栀子、黄芩、黄连泻火解毒;桔梗、甘草、牛蒡子和玄参通过缓解咽喉疼痛来缓解肿胀和疼痛;大黄、芒硝可通便退热,若咳嗽痰黄可加入射干、瓜蒌、夏枯草;高热者,可加水牛角、大青叶;如有白腐或假膜,可加蒲公英、马勃。

3.脏腑阴虚,咽部失养。

临床表现:咽干,少饮,有烧灼感,隐痛不适,午后重,或咽部呛咳不良,干咳少而稠,或痰中带血。手脚都发热,下午嘴唇颧骨发红,腰膝酸软,失眠多梦,耳鸣眩晕。舌质干红,津液稀少,脉细。

证候分析:身体虚弱,或因宅劳伤肾,久咳伤肺,肺肾阴虚,不能达阴,咽喉失养,故咽部见不适、微痛、干痒、灼热感、异物感;肌膜干燥萎缩;虚火发热,潮热盗汗,唇红颧骨,腰膝酸软,手足发热,舌红津液少,脉细。肾阴虚,失眠多梦,耳鸣眩晕。

治法:滋阴生津,降火利咽。

处方:肺阴虚偏盛者,宜滋阴清肺。可以选择养阴清肺汤。如果咽喉颗粒较多,桔梗、香附、郁金、合欢等。可用于行气活血、解郁散结。肾阴虚者,宜滋阴降火,可用六味地黄丸。如果咽干呢?热盛、心烦、盗汗、骨蒸劳损、虚火过盛者,可用白质地黄汤。

4.脾胃虚弱,咽部失温

临床表现:咽干灼热,微痛,痰不好,异物感,腹胀,大便暗沉稀便,气短乏力,四肢倦怠,稍感冒后咽痛加重。舌胖而大,舌边有齿痕,舌苔薄而白,脉弱。

证候分析:先天不足,年老体弱,或久病不愈,或用寒过度,脾胃虚弱,化生不足,津液不能达咽,咽内失养,气血运行不畅,痰湿壅滞,致咽喉不利,咽干、口干,不愿饮酒或喜热饮;脾胃虚寒,水湿凝滞,痰浊积聚,咽喉不通,会造成咽部痰液粘连,肌膜微红或微肿,喉底颗粒较多;气机失调,脾胃虚弱,所以恶心、打嗝、反酸;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四肢倦怠,食欲不振,腹胀,大便不规则,舌红。舌胖、舌上有齿痕、苔薄白、脉弱,都是脾胃气虚的表现。

治法:益气健脾,清热利咽。

处方:补中益气汤。对于咽静脉淤血、咽肌膜肥厚者,可加丹参、川芎、郁金活血行气。痰饮可加入川贝、香附、枳壳,以理气化痰、消积利咽。玄参、麦冬、沙参、百合等。可添加用于喉咙痛和体液缺乏。易恶心、呃逆者,可加夏、厚朴、佛手和胃,减少副作用;食欲不振、腹胀便溏、苔腻者,可加砂仁、藿香、茯苓、薏苡仁健脾利湿。

5.脾肾阳虚,咽失温

临床表现:咽部有异物感,轻度干涩疼痛,痰多涎多,呛咳不畅,感冒咽痛而欲热饮,畏寒肢冷,腰膝冷痛,面色苍白,夜尿频清,五时腹泻。舌淡嫩,舌胖,苔白,脉沉弱。

证候分析:脾肾阳虚,阴寒内生,咽喉失温,咽干不饮,微痛,咽喉呛咳不适,痰涎增多,肌膜微红;脾阳虚导致腹胀、纳差、效益降低、谷谷清;肾阳虚导致四肢冰冷,腰膝酸软。耳鸣,腰膝酸软,夜尿频长,五时腹泻,面色苍白,舌质嫩,舌质胖,苔白,脉沉弱。

治法:健脾补肾,温阳利咽。

处方:真武汤,附子理中丸。人参、白术益气健脾;干姜、附子能温脾肾阳;白术、茯苓、健脾利湿、化痰浊、甘草。枸杞、杜仲、牛膝等。可添加用于腰膝酸软。半夏、陈皮、茯苓等。可添加用于咽喉不适和痰多唾液多。腹胀者可加砂仁、木香。

6.痰,凝血瘀,邪郁于喉

临床表现:咽部异物感,痰粘连感,?发热,轻微咽痛,咽干,不想喝水。恶心呕吐,胸闷不适。舌红暗,或有瘀斑,苔白或黄,脉滑。

证候分析:气滞,情志不畅,气滞痰凝,加之邪毒长期郁结,湿浊郁结,津液郁结成痰,血液循环受阻,邪毒夹痰,瘀血于咽喉,产生异物感,痰粘,痰不爽。发热、轻微疼痛不适、恶心呕吐、咽喉颗粒增多、气血运行不畅导致胸闷不适;舌质暗红,或有瘀斑,是血瘀之象;脉滑是痰湿的标志。

治疗:化痰祛瘀,利咽散结。

处方:贝母瓜蒌散。川贝母、瓜蒌能清热化痰润肺;橙色,理气化痰;桔梗宣肺气,清咽利喉;茯苓和利尿。可加入赤芍、牡丹皮、桃仁,活血化瘀,散结;杏仁、紫菀、款冬花、半夏等。咽喉不适、咳嗽多痰者可添加。咽喉肿痛、异物感、胸胁胀满者,可加附子、枳壳、郁金。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举报
取 消 确 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