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提问

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张忠
3666
所有文章
0
查看次数
0
昨日次数
知识库 涎腺混合瘤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涎腺混合瘤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发布时间:2023-02-07
浏览:11
手机查看

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应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1.腮腺炎:

潜伏期8 ~ 30天,平均18天。多数起病急,无前驱症状。有发热、寒战、头痛、咽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全身疼痛等。数小时后,腮腺肿胀疼痛逐渐明显,体温可达39℃以上。成年患者一般更严重。

腮腺肿大是最具特征的。一般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向后、向下发展,呈梨形,边缘不清;局部皮肤紧张,有光泽但不红,摸起来有韧性有弹性,摸起来有痛感;说话和咀嚼(尤其是酸性饮食)刺激唾液分泌,导致疼痛加重;通常1个腮腺肿大1 ~ 4天后影响对侧,双侧肿大约占75%。颌下腺或舌下腺也可能受累。严重者腮腺周围组织高度水肿,可使外观扭曲,引起吞咽困难。早期腮腺开口处可有红肿,挤压腮腺后无脓性分泌物从开口溢出。多数腮腺肿胀在1 ~ 3天达到高峰,4 ~ 5天后逐渐消退恢复正常。全程约10 ~ 14天。颌下腺和舌下腺也可同时受累或单独出现。颌下腺肿胀,表现为颈部前下颌肿胀,触摸肿胀的腺体。舌下腺肿胀显示舌和口底肿胀和吞咽困难。

2.颌下间隙感染:临床表现:牙源性感染病程发展迅速,全身高热,颌下区肿胀明显,皮肤充血发红,有时有光泽,有凹陷性水肿和压痛,早期形成脓肿,可感觉到波动;腺体疾病的过程发展缓慢。起初是有炎症浸润的硬结,后来逐渐长大。它突破淋巴结包膜后,呈现弥漫性蜂窝组织炎,症状与牙源性感染相同,但后期形成脓肿。

3.颌下区囊性水瘤:常见于婴幼儿。穿刺检查可见囊腔内容物稀薄,无粘液,淡黄透明,涂片镜检可见淋巴细胞。

每种类型的混合瘤都需要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1.腮腺混合瘤的鉴别诊断

(1)腮腺囊肿:生长缓慢,表面皮肤正常,体积小,边界清楚,质软,可抽出清亮黄色液体。

(2)嗜酸性淋巴肉芽肿:好发于腮腺,常呈单侧或双侧多发性肿块,生长缓慢。前期多为软橡胶状,逐渐变得坚韧,界限不清。肿瘤区皮肤色素沉着,干燥粗糙,与肿瘤紧密附着,肿瘤溃烂后常留有浅表疤痕。浅表淋巴结可能会增大。血液中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3)腮腺结核:早期腮腺淋巴结受累,生长缓慢。随后,淋巴结的膜突破并侵入腮腺。临床表现与肿瘤非常相似,部分呈囊状或波动状,少数患者腮腺导管内可有脓性分泌物。有些患者有淋巴结结核或颈部结核病史。抗结核治疗有效,有助于鉴别诊断。

(4)米高利氏病和干燥综合征:腮腺、泪腺和颌下腺均可受累,多为双侧对称性肿大,以口干、唾液腺肿大和干燥性角膜炎为共同特征。干燥综合征有其他结缔组织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两者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有人认为Mikulis病是干燥综合征的早期表现,现在认为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唾液腺肿块不痛,质硬,唾液减少,导致口干不适。

(5)症状性腮腺肿大:为弥漫性腮腺肿大,质软,通常为双侧,多无自觉症状,可伴有营养障碍、糖尿病、慢性肝炎、肝硬化等慢性疾病。

(6)单纯性腮腺肿大:多发生于青春期男性,可能与生长发育有关,无不良后果,多为暂时性。少数腮腺因肿胀时间过长而变成持续肿胀。

(7)神经节细胞瘤:起源于交感神经节,多发生于10岁以下儿童。肿瘤位于上颈部的深面和胸锁乳突肌的前缘。肿瘤呈球形或梭形,不能上下移动,可水平移动,质硬而韧。可能伴有颈交感神经麻痹综合征。

2.颌下腺混合瘤的鉴别诊断

(1)鳃裂囊肿:多发生于腮腺下极或胸锁乳突肌与下颌角之间,生长缓慢,移动平稳,有时可摸到波动,可抽出乳白色或澄清液体。

(2)慢性颌下腺炎:由于长期炎症刺激引起的腺体纤维化。触诊时,腺体是一个硬块,有进行性腺体增大史。按摩腺体时,导管口分泌物很少或没有,可流出脓性粘稠液体。

(3)颌下淋巴结结核:类似腮腺淋巴结结核。

(4)颌下腺低度恶性肿瘤:多为腺样囊性癌和粘液表皮样癌。一般病史也比较长,几年到10多年不等。肿瘤生长缓慢,形态不规则或结节状。早期无症状,类似混合性肿瘤,但一般活动能力差。前者易伴疼痛侵犯神经,后者可为实性或囊性。囊性患者通常分化良好。

3.小涎腺混合瘤应与粘液表皮样癌和腺样囊性癌相鉴别。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举报
取 消 确 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