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书英
3566
所有文章
1
查看次数
1
昨日次数
辐射性白内障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发布时间:2023-02-08
浏览:7
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1.白内障形成的潜伏期与各种辐射损伤后晶状体的潜伏期基本相同。接受辐射后,发病时间从几个月、几年到十几年不等,与接受的辐射种类、辐射量、年龄有关。x射线导致发病在2 ~ 4年,中子射线可使病人在几个月内出现症状。总之,年龄越小,潜伏期越短;剂量越高,潜伏期越短。条件不同,差别很大。
2.白内障的临床形态X线、γ线、中子照射引起的白内障的临床形态基本相同。人类放射性白内障的临床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开始时,晶状体后极的囊下皮质出现几个粉状混浊点,或呈白色、灰色、金色、彩虹色。后囊下皮质有小空泡。这个阶段不会造成视力障碍。
第二阶段:经过一段时间后,浊点逐渐增多,堆积成环。当混浊区扩大到直径1 ~ 2mm时,周围有空泡和散在颗粒。后来,混浊扩大为直径3 ~ 4毫米的盘状混浊..
第三阶段:时间较长,后囊更加混浊,逐渐形成形状不规则的圆盘状,有时呈重叠层的形式。盘状混浊逐渐向赤道和前后扩展,而从赤道向中心延伸的楔形混浊发生在晶状体皮质。有时这种来自外围的混浊比中心混浊出现的早,外围混浊常呈黄褐色。
第四阶段:晶状体全混浊,与老年性白内障无法区分。
1.病人有辐射暴露史。
2.暴露于辐射后,患者出现了视觉障碍,但后来。
3.慢性X线等辐射损伤晶状体,混浊多从后极开始。开始时有三种表现:后囊下皮质小泡、后囊下雾状混浊和后囊下皮质点状混浊,可独立发生,但多为混合性。
4.后囊下皮质出现在空泡中。液泡小而圆,或长期不变,或奶酪后变成小白点,不能自行吸收,逐渐向前方和赤道扩展。
5.久而久之,后囊皮质下混浊多为雾状和斑片状的混合体,整体薄而圆。起初局限于后极附近半径2mm,靠近后囊,远离核。
6.晶状体损伤可以单独发生,也可以与其他眼部损伤一起发生。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举报
取 消
确
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