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1.血管收缩在血管收缩期间,升高的血压刺激柔软而未硬化的视网膜动脉,其张力通过自我调节而增加。视网膜越年轻越有弹性,反应就越大。临床检查显示,视网膜动脉狭窄是局限性的,如果病程延长,会出现全身性狭窄。
2.如果在血管收缩时通过药物或手术迅速控制硬化阶段升高的血压,视网膜血管可以恢复正常,不会出现永久性病变。如果高血压持续一段时间,就会发生硬化变化。临床上硬化血管的特征包括:①动脉狭窄;②动静脉塌陷;③血管壁硬化导致血管壁光反射的变化;④弯曲的血管;⑤动脉和小动脉的分支角度增加。虽然这些视网膜血管改变在一些“正常”人群中也能发现,但在高血压患者中肯定更常见。这两类人的这些变化都与年老有关。“动脉变直、动脉变窄、动静脉交叉改变、光反射增宽”等临床特征,并不是高血压血管疾病的可靠指征。
(1)动脉狭窄:小动脉一般狭窄,有或无局限性收缩,是鉴别高血压的有用指标。血管狭窄极难量化。有作者比较了动脉和静脉的直径,但静脉经常扩张,不适合参考。早期狭窄最常见于视网膜动脉2级或3级后的较小分支。必须注意的是,很多眼部疾病,如高度近视、葡萄膜炎、视网膜营养不良等,都会导致视网膜血管狭窄。当评估动脉狭窄时,检查者应该做出临床判断。
(2)动静脉交叉处的变化比动脉狭窄更能客观识别。动静脉凹陷征可见于动脉前方,而非相反方向。这一特征可分为三个等级:①轻度动静脉凹陷。②中度动静脉抑制。③分支静脉闭塞。轻度抑郁症患者,动脉下的静脉是弯曲的,早期是隐蔽的。动脉后的静脉在中度凹陷时会变得尖锐、收缩和偏斜(冈恩征)。在静脉交叉处外一段距离处可见轻微肿胀,称为静脉“斜坡”。在3级病变中,在动静脉交界处的远端可见静脉阻塞的出血和渗出。
(3)动脉壁的动脉粥样硬化常通过血管壁的光反射来估计。虽然这种变化可以在老年人中看到,但它仍然可以提供一个有用的参数来估计慢性高血压对血管壁的影响。硬化分为三个等级:①轻微反光增加。②“铜线样品”。③“类银”。硬化初期动脉壁反光增宽,之后逐渐增大,最后覆盖整个动静脉前端,血管呈现抛光铜丝外观。动脉硬化的极端表现,血管壁变得又厚又透明,呈银白色,但即使如此,仍可能有血流。
(4)慢性高血压所见的动脉迂曲:管腔内压力增大,肌纤维逐渐变得透明、纤维化,导致动脉长度增加。视网膜动脉在视网膜中曲折行进。但应与常见的良性视网膜动脉迂曲相鉴别。
(5)高血压血管疾病的另一个有用的标志是动脉的大分支,尤其是第二或第三分支的角度。血压越高,分支角度越大。轻度分支动脉角度为45° ~ 60°,中度分支角度为60° ~ 90°,重度分支角度大于90°。
在高血压视网膜病变的硬化期,荧光血管造影和玻璃体荧光光度检查可能没有血-视网膜屏障的主动破裂。但如果压力突然升高或进行性升高,患者就可能进入高血压视网膜病变的渗出期。
3.渗出期高血压性视网膜病的渗出期可伴随或跟随有高血压性脉络膜病变或高血压性视网膜病的血管收缩或硬化期。该期的出现表明视网膜灌注压已超过其生理自我调节机制,导致血-视网膜屏障破坏,循环系统液体和血细胞外漏,血管壁损伤和血流异常,常发生缺血。
渗出性视网膜病变的早期征象之一是小的线状或火焰状出血,多在视盘周围的神经纤维层。出血的线状形式是由于:①发生在视网膜神经纤维层;②血管漏出的血液沿神经节细胞轴突延伸,出血也可呈点状或点状;如果出血发生在视网膜深层,则呈椭圆形,漏出的血液扩散受缪勒细胞突起限制。偶尔血液可穿透内界膜,位于玻璃体下,后极会出现船形出血。硬蜡样渗出说明血管漏出血浆脂蛋白、磷脂、胆固醇、甘油三酯。这种渗出呈闪亮的黄色,最常分布在后极,在黄斑中心区可呈星形,从黄斑沿汉勒纤维层呈放射状。在一些患者中,坚硬的渗出可以在巨大的血管瘤或一簇渗漏的微血管瘤周围形成晕圈。由于这种坚硬的渗出性环状外观,称为环状视网膜病变。
絮状斑呈灰色或黄色,边缘有毛,在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多位于后极。尤其是在视盘周围。棉花斑的长轴常与神经纤维层方向成直角,最常位于视网膜血管的表浅面。一段时间后,絮状斑点可能会出现颗粒状,最终消失。此时视网膜外观变薄,内界膜出现不规则反光。这些区域被称为“斑块凹陷”,表明梗塞引起的局部视网膜内层结构的丧失。荧光素血管造影常显示棉絮斑周围的一些非灌注区,以及毛细血管扩张和微血管瘤。我们还可以看到具有念珠状血管的侧支血管的变化,以及视网膜组织的荧光素染色。
根据高血压病史及控制情况,结合眼底改变,作出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