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核心提示:肿瘤是涎腺组织中最常见的疾病,大多数为上皮性肿瘤,来自间叶组织的肿瘤很少见。涎腺上皮性肿瘤的病理类型非常复杂,不同类型的肿瘤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治疗和预后。涎腺肿瘤中,良性肿瘤约占75%,其中多形性腺瘤和沃辛氏瘤最常见。让我们来看看如何治疗唾液腺肿瘤。
在手术中,肿瘤不应切除,即剜出,而应在肿瘤包膜外的正常腺体组织中切除。腮腺多形性腺瘤手术应保留面神经,颌下腺多形性腺瘤应与颌下腺一起切除。
沃辛氏瘤,又称腺淋巴瘤,与淋巴结有关。胚胎发育过程中,腮腺和腮腺内的淋巴组织同时发育,乳腺组织可游走于淋巴组织内。这种稻行腺组织发生肿瘤,称为沃辛氏瘤。
沃辛氏瘤的临床表现:多见于男性,好发于40-70岁的中老年人。患者往往有吸烟史,其发病可能与吸烟有关。肿块有一个生长和衰退的历史。大多数肿瘤位于腮腺后下极。可触及的肿瘤呈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质地柔软,有时包膜性感。肿瘤常为多发性,约12%的患者为双侧腮腺肿瘤,一个腮腺也可出现多个肿瘤。有些患者术后有肿瘤,不是复发而是多发。
沃辛氏瘤的诊断:根据患者的病史和临床表现,大部分可以确诊。99mTc放射性核素显像显示肿瘤内放射性核素摄取集中,即呈“热”结节,具有特征性,有助于诊断。
沃辛氏瘤的治疗:手术切除。由于肿瘤常位于腮腺后下极,可考虑行腮腺部分切除术,将肿瘤与其周围0.5cm以上的正常腮腺区连接起来。这种方法不同于剜除术,不会引起复发,但能保留腮腺导管和大部分腮腺的功能。术中应切除腮腺后下极及其周围的淋巴结,以免发生新的肿瘤。
恶性肿瘤约占涎腺肿瘤的25%,其中以粘液表皮样癌和腺样囊肿癌最常见。
1.根据粘液细胞的比例、细胞的分化程度、有丝分裂像的数量和肿瘤的生长方式,粘液表皮癌可分为高分化和低分化。肿瘤分化程度不同,其生物学行为和预后也不同。
黏液样癌的临床表现:男女大部分累及腮腺,其次为腭腺和颌下腺,可发生于其他小唾液腺,尤其是磨牙后腺。高分化患者常有无痛性肿块,生长缓慢。肿瘤大小不一,边界清楚或不清楚,质地中等坚硬,表面呈结节状。腮腺肿瘤侵犯面神经可出现面瘫。术后可复发,但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低,血行转移更少见。与高分化相反,低分化粘液表皮样癌生长更快,疼痛,边界不清,与周围组织粘连。腮腺肿瘤常累及面神经,颈部淋巴结转移率高,可发生血行转移。术后容易复发。所以高分化粘液表皮样癌是低度恶性肿瘤,低分化粘液表皮样癌是高度恶性肿瘤。前者比较常见,后者比较少见。
粘液癌的治疗:手术是主要方法,高分化患者应尽量保留面神经,除非神经穿入肿瘤或与肿瘤紧密粘连。分离出来的神经可以进行术中液氮和术后放疗,杀死残留的肿瘤细胞。如果分化好的患者完全切除,可省略术后放疗,而分化差的患者应进行术后放疗。高分化者不必行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低分化者应考虑。
2.腺样囊性癌过去被称为“圆柱形肿瘤”。根据其组织学形态可分为腺样型、管状型和实性型。前者分化好,后者分化差。
腺样囊性癌的临床表现:最常见于小唾液腺和腭部腮腺,其次是颌下腺。舌下腺肿瘤多为腺样囊性癌。肿瘤容易沿神经扩散,常出现神经症状,如局部疼痛、面瘫、舌麻木或舌下神经麻痹等。肿瘤极具侵袭性,与周围组织无边界。肿瘤容易侵犯血管,血行转移率高达40%。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肺。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低。
腺样囊性癌的治疗:手术切除。在设计手术时,相对于其他恶性肿瘤,应扩大手术的正常边界。术中要在宜兴做冰冻切片,确定周围组织是否正常。通常需要术后放疗来杀死剩余的肿瘤细胞。术后化疗可用于预防血行转移。
综上所述,这种肿瘤从少年到老年均可发生,但以40 ~ 60岁最为常见,女性多于男性。因此,女性朋友不要盲目预防个别疾病,而要采取综合预防,以达到身体健康。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你应该听从医生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