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ⅱ型限多发生在青壮年,男女患病率无差异,多发生在一个眼窝。症状和体征与神经鞘瘤相似。它发生在眼眶深部,导致慢性进行性视力丧失、眼球突出和复视(图3)。感觉神经引起的肿瘤会使患者感到异常、迟钝或失落。来自运动神经,早期有眼球运动障碍。眶前部肿瘤可触及,边界清楚,可推挤,较常见良性肿瘤较硬。Krohel等人报道12%的局限性神经纤维瘤伴有神经纤维瘤病。
眼眶丛状神经纤维瘤多为神经纤维瘤病的眼部表现,仅有少数病例缺乏其他病变。这种类型的发病年龄与限制型不同,症状和体征出现在出生后或儿童期。侵犯范围广泛,包括眼睑、眶内软组织、眶骨及邻近的大脑和颞部等。眼部最早也是最常见的症状是上下眼睑柔软肥大,皮下肿瘤组织增生,上下眼睑隆起(图4)。眼睑常有浅棕色色素斑,眼球向前突出,向下移位。虽然眼球突出很明显,但是纳入眼眶并不难。肿瘤可直接侵犯眶内各种结构,上睑提肌首先受累,引起上睑下垂,上举不足或不能。在某些情况下,仅保留上睑提肌内侧部分的功能。眼肌侵犯引起眼球运动障碍,导致早期旋转不足。侵犯视神经会导致视力丧失。眼睑的病变常累及上睑板,从外侧开始,结节状肿胀,导致外翻、结膜充血、肥大。肿瘤生长于皮下,眼睑皮肤肥大可呈袋状,下垂至面颊部,形成所谓的马神经纤维瘤(图5)。眼部触诊,软肿块,有条索,结节状或弥漫于皮下,无边界。眶骨缺失,发生在前部,眶缘不规则凹陷;继发性后脊膜膨出发生在眼眶后部,可引起搏动性突眼。眼眶深处还有可触知的搏动性肿块,这是脑膜脑组织凸出眼眶。眼眶和眼睑肿瘤常向颞面部扩散,表现为颞区肿胀,皮下软组织肿瘤和骨质丢失,面部肿胀下垂,同侧鼻翼下垂(图6)。搏动性突眼,躯干皮肤软组织肿瘤和褐色色素斑(图7)。
弥漫性神经纤维瘤主要见于皮肤,但很少发生在眼眶。若肿瘤侵犯皮下组织、眶脂肪、眼外肌等软组织,则出现眼睑厚、眼球突出、眼球运动受限,临床表现与丛状神经纤维瘤相似。
x线片对本病有一定价值,尤其是神经纤维瘤患者,可清楚显示“空眶征”。b超对本病价值不大,可显示眶内较大病变,但难以定性诊断和显示病变范围。CT能清晰显示病变,尤其是眶壁及邻近骨,但难以准确显示眼眶病变与视神经及眼外肌的关系,也难以显示颅内及眼外肌肿瘤。MRI能准确显示病变范围,尤其是病变与邻近结构的关系,也能清楚显示其他部位的伴发肿瘤,但很难清楚显示眶骨的变化。孤立性神经纤维瘤的诊断主要是MRI,丛状神经纤维瘤的诊断主要是CT。当伴有神经纤维瘤病时,检查方法包括X线平片、CT和M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