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提问

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母艳蕾
3543
所有文章
2
查看次数
1
昨日次数
知识库 小儿狂犬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小儿狂犬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发布时间:2023-02-03
浏览:10
手机查看

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一)疾病的原因

狂犬病病毒属于弹状病毒科和狂犬病病毒属。病毒呈子弹状,直径75 ~ 80 nm,长175~200 nm。内层为40 nm核的核壳结构,外层为致密的包膜,表面有许多丝状突起,突起末端呈槌状。整个病毒表面呈蜂窝状六边形结构。该病毒基因组为负链RNA,分子量为4.6×106。该病毒基因长度为11932个核苷酸,其中约91%参与编码5种已知的结构蛋白,即糖蛋白(GP)、包膜基质蛋白(M2P)、衣壳基质蛋白(M1P)、核蛋白(NP)和转录酶蛋白(LP)。RNA与180个NP分子结合形成核糖核蛋白(RNP),保护RNA不被降解,为基因组复制和转录提供合适的结构基础。M2P是狂犬病毒最小的结构蛋白(分子量仅为25×103),它可以连接病毒的外膜、膜上的GP和核衣壳。GP是典型的跨膜糖蛋白,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使病毒具有神经毒性,同时能在宿主体内诱导中和抗体,激发细胞免疫,从而对狂犬病毒产生保护作用。NP是狂犬病毒的组特异性抗原,能使机体产生补体结合抗体。NP诱导的抗狂犬病毒保护作用是由多种细胞因子(如抗体、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等)相互作用产生的。);还能促进中和抗体。狂犬病毒GP和NP也可能诱导机体产生干扰素。

狂犬病毒及相关病毒通过抗狂犬病毒核衣壳蛋白单克隆抗体可分为五个血清型:1型——典型攻击病毒标准(CVS);2型-拉各斯蝙蝠病毒(logosbat病毒);3型-莫科拉病毒;4型-杜文哈格病毒;5型-包括欧洲蝙蝠狂犬病病毒:EBL1和EBL2。基因分型可分为六种:基因型1、2、3、4分别对应血清型1、2、3、4,基因型5、6为血清型5的EB1、EB2。血清型2、3、4、5和基因型2、3、4、5、6也被称为狂犬病相关病毒,其中野生分布的主要是2、3、4型。

该病毒可以接种到鸡胚和小鼠脑中。也可以在仓鼠肾细胞和二倍体细胞中培养生长。从人和动物身上分离出的病毒是自然界存在的野生毒株,也是人或动物疾病的病原体。它们被称为“街头病毒”,特点是毒力强,潜伏期长(接种于脑内后15-30天以上),可在唾液腺繁殖。动物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被感染。在动物脑内连续传代(50代以上)后,街头病毒毒力降低,潜伏期缩短,固定为3 ~ 6天。对人和狗失去致病性,不侵入唾液,不形成内部基质,称为“固定病毒”。固定病毒虽有减毒变异,但仍保留其主要抗原性,可用于制备狂犬病减毒活疫苗进行接种。

狂犬病毒易被紫外线、甲醛、50% ~ 70%乙醇、氯化汞、苯扎溴铵等季铵化合物灭活。其悬液在56℃30 ~ 60分钟或100℃2分钟后失去活力,但不易被苯酚和甲酚皂溶液杀死。它可以在冷冻干燥下储存几年。受感染的组织可以保存在50%的甘油中进行检查。

(2)发病机理

狂犬病毒对神经组织有很强的亲和力,主要通过神经逆行,向心脏中心扩散,一般不会进入血液。

狂犬病的发病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病毒在神经外的小繁殖期侵入咬伤部位的皮肤或粘膜后,首先在局部伤口的横纹肌细胞内少量繁殖,通过与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侵入附近的周围神经。从局部伤口到侵犯周围神经不少于72h。

2.从外周神经侵入中枢神经系统的病毒沿着外周神经的轴突向心脏扩散,速度约为5 cm/d,到达背根神经节后开始繁殖,然后侵入脊髓,再扩散到整个中枢神经系统。主要侵犯脑干和小脑的神经元。但也可以在传播过程中的某个地方停止,形成特殊的临床表现。

3.在从中枢神经系统向各器官扩散期,即病毒从中枢神经系统向外周神经离心扩散,侵入各种组织器官,特别是唾液腺、舌味蕾和嗅神经上皮。由于迷走神经核、吞咽神经核和舌下神经核受损,可出现呼吸肌和吞咽肌痉挛,临床上患者出现恐水、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症状。交感神经受到刺激,使唾液分泌增加,出汗增多;迷走神经节、交感神经节、心神经节受损,可引起心血管系统功能障碍,甚至猝死。

目前认为病毒的局部存在并不是导致临床表现差异的唯一因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在早期有保护作用,但当病毒进入神经细胞并增殖时,免疫介导的损伤也与疾病有关。免疫抑制小鼠接种狂犬病毒后死亡较晚,被动输入免疫血清或免疫细胞后死亡较快。在人类狂犬病中,那些淋巴细胞对狂犬病病毒细胞增殖反应阳性的人大多是狂躁的,并且很快死亡。对髓磷脂碱性蛋白(MBP)有自身免疫反应的人也是躁狂,并且疾病进展迅速。脑组织可见由抗体、补体和细胞毒性T细胞介导的免疫损伤。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举报
取 消 确 定
相关推荐
什么是狂犬病 引起狂犬病的原因是什么
首先,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常见于狗、狼、猫等食肉动物。多数人是被患病动物咬伤而感染,其临床表现为独特的怕水、怕风、咽肌痉挛和进行性麻痹。由于恐水症症状突出,这种疾病也被称为恐水症。主要是狂犬病病毒通过动物传染给人引起的。其中,狂犬病毒的糖蛋白能与乙酰胆碱结合,决定了狂犬病毒的嗜神经性。人被患病动物咬伤后,动物唾液中的病毒通过伤口进入人体,引发疾病。少数病人也会因为眼结膜被患病动物的唾液污染而患病。人们普遍容易感染狂犬病,尤其是猎人、兽医和动物饲养者。狂犬病毒进入人体后,首先感染肌肉细胞,在伤口附近的肌肉细胞中增殖,然后侵入附近的周围神经。然后,病毒沿着外周神经的轴突向心扩散到中枢神经系统,不延迟血液扩散。主要侵犯脑干和小脑的神经元。感染后,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生病,但这也取决于伤口处理的程度,衣服的厚度和疫苗接种与否。
施爱群
发布时间:2023-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