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提问

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吴建华
3674
所有文章
23
查看次数
1
昨日次数
知识库 腮腺炎的发病原因概述
腮腺炎的发病原因概述
发布时间:2023-02-06
浏览:4
手机查看

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我们都知道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传染病,多发于青少年和儿童,但是我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生吗?以下是腮腺炎的主要原因。

腮腺炎的病因如下:1。传染源:早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病毒长期存在于患者的唾液中,在脸颊肿胀前6天至后9天,可从患者的唾液中分离出病毒,因此在这两周内传染性很强。感染腮腺炎病毒后,如果没有腮腺炎,唾液和尿液中也可检出病毒,但大脑或睾丸等其他器官有症状。疫情约30 ~ 40%的患者仅有亚临床上呼吸道感染,是重要的传染源。2.传播途径:病毒通过飞沫在唾液中传播(唾液和被污染的衣服也可感染),传染性弱于麻疹和水痘。感染此病的孕妇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导致胎儿畸形或死亡,流产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3.易感性:一般易感性,其易感性随年龄增长而降低。青春期后,男性多于女性。病后可以有持久的免疫力。

病因学

腮腺炎病毒(副粘病毒腮腺炎)与副流感新城病毒、麻疹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同属于副粘病毒RNA型。1934年从病人唾液中分离出来,成功感染猴子和志愿者。病毒直径约为85 ~ 300 nm,平均为140nm。对理化因素非常敏感,1%来苏儿、乙醇、0.2%福尔马林可在2 ~ 5分钟内使其失活。接触紫外线后迅速死亡;这种病毒耐寒,对低温有相当的抵抗力。在-50 ~-70℃可存活一年以上,4℃保持活力2个月,37℃保持24小时,55 ~ 60℃20分钟死亡。该病毒仅在人类中发现,但可在猴、鸡胚羊膜及各种人和猴组织培养物中增殖。猴子最容易感染这种疾病。这种病毒只有一种血清型。

腮腺炎病毒的核衣壳蛋白具有可溶性抗原(S抗原),其外表面含有神经氨酸酶和一种具有病毒抗原(V抗原)的血凝素糖蛋白(血凝素糖蛋白)。s抗原和V抗原有各自的抗体。发病后第7天出现s抗体,两周内达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可持续6 ~ 12个月。可用补体结合法测定,S抗体无保护作用。抗体V在发病后2 ~ 3周才能检测到,1 ~ 2周后达到高峰。但可通过补体结合、抗血凝、中和抗体法长期检测,是检测免疫反应的最佳指标。抗体V有保护作用。腮腺炎病毒感染后,无论发病与否均可产生免疫反应,人再次被感染的情况很少。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可在发病早期从唾液、血液、脑脊液尿液或甲状腺中分离出来。这种病毒很少变异,各毒株抗原性非常接近。

从上面的描述,我们知道腮腺炎的传染源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腮腺炎病毒在我们的生活中其实是可以避免的,只要保证个人的生活环境和饮食卫生,就可以远离腮腺炎病毒。希望大家也要注意个人卫生,预防腮腺炎。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举报
取 消 确 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