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糖尿病是生活中常见的疾病。发病时,患者体内胰岛素减少,血糖含量增加,排泄次数增多,导致患者身体消瘦,给生活和工作带来严重不便。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诱发更严重的并发症。如何尽早诊断病因是治疗的一个关键。
(1)尿液
1.尿糖正常人肾小管滤出的葡萄糖几乎全部被肾小管吸收,每天只有少量葡萄糖(32 ~ 90 mg)从尿中排出,一般葡萄糖定性试验检测不出来。糖尿病通常是指每天尿中葡萄糖的排泄量> 150mg。正常人血糖超过8.9 ~ 10 mmol/L (160 ~ 180 mg/DL)时可检测到尿糖,称为肾葡萄糖阈值。对于老年人和患有肾脏疾病的人,肾糖阈值升高,血糖超过10mmol/L,甚至13.9 ~ 16.7 mmol/L时,无无糖尿。相反,当孕妇及部分肾小管或间质病变时,肾糖阈值降低,血糖正常时也可发生糖尿病。常用的验尿方法有Banyan法(借助硫酸铜的还原反应)和葡萄糖氧化酶法。班氏法常受尿中乳糖、果糖、戊糖、抗坏血酸、头孢菌素、异烟肼、水杨酸盐等药物影响,出现假阳性,操作不便,现已逐渐被淘汰。葡萄糖氧化酶法特异性强,因为该酶只对葡萄糖反应呈阳性,但服用大剂量抗坏血酸、水杨酸、甲基多巴、左旋多巴时也会出现假阳性。尿糖不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指标,一般仅用于监测糖尿病的控制情况,并提示糖尿病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尿糖的影响因素除了肾糖阈和某些还原性物质的干扰外,还与尿量和膀胱排空有关。
2.尿酮体测定提供了胰岛素缺乏的指标,警示糖尿病患者即将发生或可能存在酮症酸中毒,并提示需要进一步进行血酮体测定和血气分析。尿酮体测定是硝酸钠与乙酰乙酸反应,生成紫色物质,提示尿酮体阳性。而基于硝普钠的反应无法检测到酮体(丙酮、乙酰乙酸、β-羟基丁酸)的主要部分β-羟基丁酸(β-羟基丁酸)。据报道,使用含巯基的药物,如卡托普利,可产生假阳性。但如果尿样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可能会产生假阴性。
糖尿病患者,尤其是1型糖尿病患者,在合并其他急性病或严重应激时,或在妊娠期,或出现不明原因的腹痛、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时,应进行尿酮体检查。
3.尿白蛋白的测定能敏感地反映糖尿病肾脏的损害和程度。
4.尿C肽C肽和胰岛素都是胰岛B细胞分泌的,是胰岛素原分裂形成的等分子肽。测量C肽的浓度也可以反映胰岛B细胞的储备功能。
5.管状尿常与大量蛋白尿同时出现。多见于弥漫性肾小球硬化,多属于透明管型和颗粒管型。
6.显微镜下血尿和其他偶尔出现的高血压、肾小球硬化、肾动脉硬化、肾盂肾炎、肾乳头炎伴坏死或心力衰竭的病例。白细胞多的人往往提示尿路感染或肾盂肾炎,比没有糖尿病的人更常见。有时,肾乳头坏死患者可排出肾乳头坏死组织,这是诊断该病的有力证据。
(2)无血液并发症患者的血常规大多正常,但观察到以下生化变化:
1.血糖ⅱ型轻度病例的空腹血糖正常,常超过餐后200mg/dl(11.1mmol/L),但重症和ⅰ型病例明显增高,常在200 ~ 400 mg/dl (11.1 ~ 22.0 mmol/L)范围内,有时高达600mg/dl(33.0mmol/L)。我院1例达到1200mg/dl(66.0 mmol/L);但此类患者常伴有高渗性昏迷和糖尿病酮症,失水严重,经治疗后可迅速减少。
2.血脂未控制或未治疗的患者常伴有高脂血症和高脂蛋白血症。ⅱ型肥胖患者最常见,但有时也可出现消瘦患者。血浆可以是乳白色混浊液体,其中脂肪成分全部增加,尤其是甘油三酯、胆固醇和游离脂肪酸。有时有乳白色的乳霜覆盖,最上层是乳糜颗粒。大部分属于高脂蛋白血症V型。甘油三酯可从正常浓度增加4 ~ 6倍,游离脂肪酸可从正常浓度增加2倍以上,总胆固醇、磷脂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均显著增加。尤其是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和肾脏疾病的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上升更为明显,而单纯糖尿病患者则上升较少。游离脂肪酸上升说明脂肪分解加快,反映糖尿病控制不好。与血糖升高密切相关,比甘油三酯升高更敏感。高密度脂蛋白(HDL2Ch)尤其是亚型2下降,载脂蛋白也下降。A1和A2。
3.血酮、电解质、pH、CO2结合力和非蛋白氮(尿素氮)的变化将在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乳酸性酸中毒和肾脏疾病等有关节的环节进行描述。
当发现疑似病因时,要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专业检查,以便尽早确诊疾病,并给予良好的治疗。此外,还要控制饮食,合理膳食,适当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