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生活的疾病,它已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身边。现在很多人都提高了自我健康的意识,他们会使用相应的仪器进行自我监测,以便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众所周知,很多监测手段可能会出现问题,不仅无法认识自己,甚至会加重疾病的风险。下面就和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糖尿病自我监测的五大误区。
第一,不定期去医院量血压
糖尿病患者要进行自我监测和管理,首先要观察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如糖尿病的“三多一少”(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体重减轻)症状,全身乏力与否,定期检查心脏大小和节律、下肢、水肿、眼底问题、皮肤溃疡等。
有些化验指标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地监测自身状况,有些可以在家里做,比如测血糖,这是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血糖监测了解血糖浓度,可以帮助患者调整饮食、运动,随时判断疗效。病情稳定、血糖控制较好的糖尿病患者,每月可监测5至7次,包括空腹血糖、三餐后两小时血糖和夜间血糖。每次监测一种血糖就够了,比如第一次空腹血糖,每隔几天早餐后血糖,每隔几天午餐后血糖。一个月总共5到7次就够了。
血糖不易控制的ⅰ型糖尿病患者,或胰岛素功能差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应增加监测次数,有的甚至需要一天监测4 ~ 8次,如三餐前及两小时后、睡前、夜间一两点。病情稳定后,可逐渐减少检查次数,一般每周4 ~ 8次。
除了自我监测血糖之外,了解糖尿病患者的血压对于监测糖尿病是否对患者造成了更大的损害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糖尿病患者很容易血压升高,从而造成心血管和心脏的损害。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正常的血压是130/85 mmHg。但值得注意的是,电子血压计存在一定误差,其测量效果不如医院常用的水银血压计。因此,糖尿病患者应定期去医院测量血压。
第二,糖化血红蛋白的不规则测量
除了血糖、血压这些糖尿病患者自己可以监测的指标外,糖化血红蛋白、尿酮、尿微量蛋白、尿糖的监测也很重要,但是为了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这些监测必须在医院进行。其中,糖化血蛋白可以稳定反映两三个月血糖的平均水平,反映体内糖代谢的情况。根据检测结果,医生可以判断患者的保健方案是否有效,饮食是否合理,运动是否适当,血糖是否控制良好,是否需要调整对患者的治疗方案。
另外,还有一些糖尿病患者需要监测的化验指标只有医院才能做,比如尿糖、尿酮、尿微量蛋白等。虽然有相应的试卷,可以在家里做,但是效果很难准确。比如尿微量蛋白可以监测糖尿病患者是否有早期轻微肾脏损害,每1-3个月检测一次。应更频繁地监测肾损害患者。这一指标的准确测定只能在医院实验室进行。尿酮是脂肪代谢的中间产物。如果该值较高,糖尿病患者很可能会出现酸中毒和昏迷。所以,当持续高血糖超过13.3时,就要去医院做尿酮体检查。
有些糖尿病患者因为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正常,不想测糖化血红蛋白。众所周知,每次测得的空腹血糖或餐后血糖只能代表当时的血糖情况,而不能反映人在一段时间内的整体血糖情况。因此,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非常重要。
第三,血糖水平只用家用仪器。
家用血糖仪采集指尖血液,测量毛细血管血糖。这种监控有一定的局限性。当血糖超过13.3或降到1.1以下时,血糖仪不能显示数字,而是显示代表过高(“高”)或过低(“低”)。此时血糖仪测不到血糖。尤其是当患者血糖水平过高甚至(家用)血糖仪无法读数时,情况更为危险。因此,需要尽早去医院抽取静脉血进行检测,必要时检查酮体,以便及时治疗。在血糖仪的使用中,首先要学会如何操作,以免操作不当造成测量结果不准确和试纸浪费。
第四,早起测空腹血糖,吃药
专家指出,一些糖尿病患者通常在每天早起后坚持在早餐前服用降糖药,因此即使要测空腹血糖,也习惯早起按时服药。但是这样会影响血糖水平,所以空腹测血糖前不要吃药。
此外,糖尿病患者在血糖复查期间要注意保持一致的生活和用药习惯,不要刻意少吃或不吃降糖药,这样也会导致检查结果不准确,影响患者的治疗。考前一天晚上10点以后最好不吃不喝,晚餐也不要吃太油腻。
糖尿病控制的关键是“管住嘴,迈开腿”。很多糖尿病患者习惯去饭店、餐厅“牙疼”。专家指出,餐馆的饮食其实并不适合糖尿病患者,因为一般餐馆做的菜不仅热量高,而且富含油、盐、糖,这是糖尿病患者的大忌。
5.运动前不要测血糖。
除了饮食控制,糖尿病人的运动疗法也很重要,那就是“伸腿”。许多糖尿病患者都知道每天应该进行适当的活动,但他们忽视了在运动前监测血糖。其实低血糖不适合运动,不然可能会晕倒。另外,运动中一旦出现头晕等低血糖症状,应立即停止;必要时及时服用一些糖,使血糖达到正常值。
一些公园用鹅卵石铺成。很多人喜欢走在上面按摩脚底,促进血液循环。有些人甚至喜欢赤脚走路。但这种保健方式并不适合糖尿病患者,因为糖尿病患者要特别注意足部保健,走碎石路会增加糖尿病足损伤的机会和患糖尿病足的风险。此外,为了防止足部在运动中出汗过多,专家还建议糖尿病患者在脚趾间夹入棉花等柔软、透气、有弹性的物品,防止过度摩擦或脚趾重叠。
糖尿病自我监测应注意的四点
1.如何确定血糖监测的时间和频率?
这要看患者病情的实际需要。对于血糖控制稳定的患者,可以延长血糖监测的间隔时间。每周可测一次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每2-3周可测一次全天7个点的血糖谱:餐前和餐后2小时及睡前血糖,必要时可测凌晨3点血糖。但对于近期血糖波动较大的患者,则需要根据病情增加监测频率。以下情况应加强监测:①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尤其是使用胰岛素泵的患者)。②初诊糖尿病患者。③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④低血糖患者。⑤更换药物或调整剂量的患者。⑥怀孕患者。⑦各种打乱日常作息的情况,如生病、手术、外出、兴奋等。
此外,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应进行随机血糖监测。比如糖尿病患者在运动前后和饮酒后容易出现严重的低血糖,此时就需要检测血糖。再比如,糖尿病患者开车出门前也要检查血糖,因为低血糖开车是非常危险的。此外,患者在感冒、发烧、情绪波动、感觉不适时,也需要测量血糖。
2.不同时间点血糖监测的意义。
检测空腹和餐前血糖有助于发现低血糖;三餐后2小时检测血糖,更能反映进食和降糖药是否合适;晚上睡前检测血糖,有助于指导进餐,预防夜间低血糖,保证睡眠安全;凌晨1 ~ 3点检测血糖,有助于发现是否有夜间低血糖,以及空腹高血糖的真正原因。
3.自我血糖监测的注意事项
(1)家用血糖仪应定期到医院或售后服务点进行校准认可,特别是血糖监测结果与患者临床症状或糖化血红蛋白明显不符时,建议抽取静脉血测血糖。
(2)近期频繁发生低血糖时,最好在饭前和夜间监测血糖;最近经常血糖高的时候,空腹和餐后2小时都要监测,可以更准确的反映血糖升高的程度。
(3)隔一段时间测一次不同时间的血糖,比每天同一时间监测血糖要好。因为前者更能反映一天24小时血糖的变化,而如果每天同一时间测血糖,你总是不知道如何控制一天中其他时间的血糖水平。
4.关于血糖监测的几个基本概念?
(1)空腹血糖:指隔夜禁食8小时以上(一般不超过早上7点),早餐前取血测得的血糖值。午餐和晚餐前测的血糖是餐前血糖,不能称为空腹血糖。
(2)餐前血糖:指早餐、午餐、晚餐前测得的血糖。
(3)餐后2小时血糖:指第一次进食时,早、中、晚餐后2小时测得的血糖。
(4)随机血糖:在一天中任何其他时间测量的血糖,如睡前、午夜等。
以上内容很详细的介绍了糖尿病自我监测的注意事项。希望你看完能有所帮助。在日常生活中,我也注意一些生活小细节,注意饮食,保持适当的运动。边肖也祝大家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