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检验费
1.外周血象脓腔形成后,外周血象正常或轻度增高。70% ~ 90%的脑脓肿患者血沉加快,C反应蛋白升高,可与脑肿瘤相鉴别。
2.脓液的检查和细菌培养通过脓液的检查和培养,可以进一步了解感染的类型,药敏试验可以指导抗生素的选择。因此,穿刺化脓或手术清除脓腔后,应及时送检。如果培养厌氧菌并送检,应将容器密封并与空气隔离以供检验。也可立即做细菌涂片染色镜检,尤其是脓液已破入脑、脑室,脑脊液呈脓性者。显微镜检查可以立即初步了解致病菌的种类,以指导用药。
根据脓液的性质,也可以大致判断细菌的种类。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脓液呈黄色粘稠状,链球菌呈黄白色稀薄状,变形杆菌呈灰白色稀薄状,有恶臭,大肠杆菌呈粪样,铜绿假单胞菌呈绿色恶臭。隐球菌和放线菌是常见的真菌,可用印度墨水染色。并殖吸虫呈米汤样脓或奶酪样变性,脓内有虫卵。阿米巴脓液呈巧克力色,粘稠无味,脓壁上可见原虫滋养体。
3.腰椎穿刺和脑脊液检查。通过腰椎穿刺,可以知道颅内压是否有升高及其程度。但如果颅内压明显升高,特别是病情危重时,就要把腰椎穿刺当成“危险”的手术,一般不做。如果需要检查,操作要非常小心。穿刺成功后,应迅速连接压力计。测压后要非常缓慢地引流液体,留少量脑脊液检查。手术后,病人应卧床6小时,并脱水以降低血压。脑脊液检查可出现白细胞增多,通常在(50 ~ 100) × 106/L (50 ~ 100个细胞/mm3)范围内,蛋白质常增高,糖、氯变化很少或略低。早期脑脓肿或脓肿接近脑表面或脑室时,脑脊液有明显变化。如果出现化脓的变化,脓肿就破了。
影像检查
为了进一步明确是否有脑脓肿以及脓肿的性质和部位,辅助检查必不可少。随着诊疗技术的发展,检查手段也在不断更新,如脑电图、脑超声、脑室造影、脓腔造影、脑血管造影、放射性核素等。,很少用于脑脓肿的诊断。目前主要采用CT扫描或MRI扫描,但腰椎穿刺和头颅X线片对某些病变仍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1.x线平片,如耳源性脓肿,可发现颞骨岩骨破坏,鼓室盖、乳突腔模糊或消失。鼻脑脓肿可有额窦、筛窦、上颌窦等。膨胀不良或存在液体和气体,甚至骨质破坏。外伤性脑脓肿可见颅骨骨折碎片和颅内金属异物。颅骨骨髓炎引起的脑脓肿可伴有颅骨骨髓炎的改变。部分病例可见脓肿囊钙化。儿童慢性脑脓肿可有颅裂、骨板变薄,成人偶尔可见蝶鞍增大、后床突和鞍背吸收。
2.脑CT扫描在CT出现之前,脑脓肿的早期诊断比较困难。自CT检查临床应用以来,脑脓肿的诊断变得容易和准确,其死亡率明显下降。
脑脓肿的CT表现因病变的发展阶段而异。急性脑炎时,病灶是边缘模糊的低密度区,有占位效应,增强扫描的低密度区没有强化。脓肿形成后初期,仍表现为低密度占位性病变,但增强扫描表现为低密度周围轻度强化,表现为完全不规则浅环状强化。脓肿壁完全形成后,其低密度边缘密度高,少数可显示脓肿壁。增强扫描上,可见完整均匀的环状强化,周围有明显的不规则脑水肿和占位效应(图1)。低密度区为坏死脑组织和脓液,如产气杆菌感染,可呈现气液平面。如果是多房性的,低密度区可出现一个或多个间隙。根据临床和实验研究,CT上的脓肿环征不一定指示病理性脓肿包膜。现已发现脑炎后第三天可出现环状强化征,与炎症涉及血脑脊液屏障、炎症周围新生血管形成、血管周围炎症细胞浸润有关。从发病到脓肿初步形成需要10 ~ 14天,完全成熟需要6周。少数脓肿也可与脑炎相混淆,所以脑脓肿的临床诊断不能单纯依靠CT,需要综合考虑病史及其他检查才能做出准确客观的诊断。但对于大多数脑脓肿,根据CT扫描可以确定其位置、大小、形态、单间房或多间房、单间房或多间房性质。CT扫描不仅有助于诊断,而且有助于选择手术时机和确定治疗方案。同时也可以跟进治疗效果。
3.脑MRI是继CT扫描后的又一种新的检查方法。根据脑脓肿形成的时间不同,表现也不同。在急性脑炎期,仅显示脑内边界模糊不规则的长T1和长T2信号影及占位征。这个阶段应与胶质瘤和转移瘤相鉴别。对比增强扫描能比CT扫描更早显示脑炎。当包膜完全形成时,T1表现为高信号强度,并出现圆形点状血管流空。通常,注射钆喷酸葡胺后5 ~ 15分钟可出现异常增强。延迟扫描增强可进一步放大,是脓肿周围血脑脊液屏障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