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一)疾病的原因
这种疾病常由上呼吸道感染、疲劳、过度体力活动和感冒诱发。近年来,由于我国高海拔地区交通、住房、医疗等生活条件的改善,急性高原肺水肿的发病率明显下降。
(2)发病机理
高原肺水肿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单一机制难以解释其发病机制。以下因素可能与这种疾病的发病机制有关(图1)。
1.用右心导管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肺动脉高压。无论在高原肺水肿的初期还是恢复期,其肺动脉压均明显高于同海拔正常人,部分易感人群的肺循环压可超过体循环压。因此,肺动脉高压是本病的基本因素。用右心导管在海拔4700m处对1例高原肺水肿、脑水肿患者的肺动脉压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急性期平均肺动脉压为41.25mmHg,恢复期平均肺动脉压为33.7mmHg。5例折返性高原肺水肿的Hultgren导管检查显示平均肺动脉压为45mmHg,其中1例高达66mmHg,但肺楔压和左心房压基本正常。肺动脉高压是由缺氧性肺小动脉收缩引起的,但关于它是如何引起肺水肿的仍有很大争议。Hultgren提出低氧性肺血管收缩引起肺血管床的异质性阻塞,从而导致局部微循环血流减少或阻塞。而未被阻断区域的毛细血管易因肺动脉高压和高流速而被动扩张、血容量增加、血流加速,导致毛细血管血容量和压力增加、液体渗漏。肺微循环压力突然升高可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和(或)肺泡上皮细胞,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
2.高原肺高灌注患者的典型X线征象是肺内散在斑片状或云状阴影,可能是肺血管床不均匀阻塞和肺内血流分布不均匀所致。有报道称,先天性单侧肺动脉缺损的人对肺水肿更敏感,因为心室输出的血液全部进入一侧肺,导致过度灌注。此外,使用血管扩张剂后,高原肺水肿患者的肺动脉压,尤其是微循环压和血流量明显下降。这些数据表明,肺内液体过多是高原肺水肿发生的重要因素。原因是:
(1)急性缺氧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外周血管收缩,血流重新分布,肺血流量明显增加。
(2)缺氧导致肺肌性小动脉收缩不均匀,而非肌性血管如毛细血管前动脉因肺动脉高压的影响而扩张,导致该区域血流量增加,造成肺过度灌注。
(3)由于凝血和纤溶机制受阻,在肺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内形成微血栓,从而使血流受阻,导致肺内血液全部转移到未受阻区域,造成局部毛细血管血流量和压力突然增加,水分向间质和肺泡渗出。过去认为高原肺水肿是肺动脉高压引起的一种低蛋白静息性水肿。现代研究表明,它是一种高流量、高流速、高压力引起的高通透性水肿。Schoene等通过支气管镜检查发现,高原肺水肿患者肺泡灌洗液中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含有大量红细胞、白细胞和巨噬细胞。尸检发现肺水肿液中蛋白质含量明显增加,肺泡内有散在出血,纤维蛋白渗出,血管壁有透明膜形成。血管通透性增加的机制还不完全清楚。West电镜观察发现,当兔肺毛细血管压力超过50mmHg时,毛细血管内皮和肺泡上皮严重受损,血管通透性明显增加。目前,认为由高肺流量引起的剪切力和肺动脉高压可导致毛细血管壁的机械损伤,并因此导致血管内皮细胞、血小板、白细胞等的机械损伤。释放多种驱动因子,如一氧化氮、内皮素-1等。这些因素将导致毛细血管膜张应力失效、毛细血管扩张、管壁变薄、内皮细胞间隙增大、血管通透性增加。
3.异常通风调节。与高原习服者相比,不习服者表明HVR需要钝化。Matsuzawa等人研究了10名高原肺水肿易感患者的低氧和高碳酸通气反应。结果显示,患者组的HVR应力斜率(△VE/△SaO2)明显低于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