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有助于诊断的实验室检查包括:
1.一般实验室检查为多次大便常规检查绦虫虫卵和成虫节段。可采用直接涂片法,最好是自然沉淀法或离心沉淀法。鸡蛋呈圆形,外层蛋壳薄,无色透明,容易破碎脱落。粪便中发现的虫卵多为包被有胚膜的六钩体,呈浅褐色或棕褐色。
脑脊液细胞学检查显示细胞数正常或轻度或中度增多,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普遍增多。脑膜脑炎型明显增多,甚至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但细胞总数多在500×106/L以下,蛋白质含量轻中度增加,糖可减少,氯化物正常。
2.皮下肌肉活检皮下肌肉活检提取的囊虫病结节,可用压片法观察。先切开结缔组织的厚外囊,取出内囊,再切开内囊的一端,放出囊液,置于两片载玻片之间,轻轻压平,在低倍显微镜下寻找头段。未经治疗的人是活的囊虫病。
3.血清和脑脊液中囊虫病的免疫学检测。目前常用血清和脑脊液特异性抗体辅助诊断。常用的方法如下。
(1)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张兴虎等(1997)报道该方法检测血清抗体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89.1%和69.7%,而脑脊液特异性为阴性,敏感性为40%。已知脑囊虫病的数量和病变部位会影响ELISA的结果。囊尾蚴数量越多,ELISA反应强度越高。脑膜脑炎患者血清抗体滴度较高。此外,囊尾蚴感染的早期和晚期ELISA可能为阴性。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所用该方法诊断囊虫病的阳性率为90%。鉴于该方法的假阳性,建议在同一试验中设置阴性对照,以帮助判断试验结果。
(2)间接血凝试验:国内大量系列试验结果表明,血清阳性率为87.2%,脑脊液阳性率为84.0%(魏刚志等,1988),血清阳性率为79.9%(李志荣等,1987)。绝大多数脑膜炎患者呈阳性。
(3)囊虫病补体结合试验:脑脊液阳性率为80.2%,血清阳性率为68.6%。
目前已有报道用Dot-ELISA检测血清和脑脊液中的抗体,脑脊液中的循环抗原,有待推广。
脑部CT和MR检查是诊断脑囊虫病的重要手段。但由于脑组织内寄生的囊尾蚴数量和位置不同,囊尾蚴在存活期、退行期和死亡期的病理变化不同,其影像学表现也各不相同。一般这种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分为几种类型。
1.脑囊虫病的CT表现。
(1)多发囊性低密度病变,大小均匀,弥散分布于脑实质,多位于皮质或皮质附近。有时只发现一个病灶。直径0.3 ~ 2厘米。如果数量多且密度大,脑室可能被压迫或移位至对侧。增强后呈环状增强。
(2)多发结节:平扫可见多个不规则低密度影散在,或低密度与高密度影混杂成结节。增强后,低密度阴影内出现结节状或环状强化,提示囊虫病外周水肿已形成肉芽肿。
(3)大囊肿型:平扫显示低密度圆形或椭圆形病灶,一般直径5 ~ 8 cm。大囊本身不强化,其周围的纤维组织呈环状强化。这种类型可以与囊型同时存在,囊型多见于感染早期。
(4)脑室平扫显示脑室内囊性占位性病变,呈圆形或椭圆形,一般较大,密度与脑脊液密度几乎相同。改变体位时,脑室内病变的位置也发生变化,无强化。脑囊虫病可见于脑室系统的任何部位,但多见于第四脑室,并有多种梗阻性脑积水。
(5)脑膜炎:平扫可见脑池或外侧裂内囊性低密度影,增强后囊壁轻度强化。如果脑基底的蛛网膜已经粘连增厚,可以强化。心室系统对称扩大。
(6)多发钙化型:囊虫病感染数年以上的晚期表现。囊尾蚴死于机化,钙化点直径0.2 ~ 0.4 cm,圆形,无水肿和强化。在病变钙化过程中,囊壁和头段先出现钙化。
(7)混合型:以上不同类型的影像学表现。
值得注意的是,脑囊虫病患者CT平扫可能无异常,增强时仅出现环状或结节状强化。
2.脑囊虫病的MRI表现为脑实质内活的囊虫病T1加权像呈长信号,病灶大小不等,直径0.3 ~ 1m不等,甚至只是一个点。较大的病灶可能有结节或稍长信号的块状阴影,通常病灶的边界不清楚。T2加权成像显示均匀的长T2信号,其周围很少或仅有轻度水肿。在增强T1加权像上,同一病灶可见环状强化,周围水肿也很明显。对于脑变性死亡的囊虫病,T1加权像表现为肿块样长T1信号,病灶直径稍大,可单发或多发,病灶与脑组织界限不清。T2加权图像是一个长信号,中心信号是混合和不均匀的。在增强T1加权像上,原病灶呈环状强化,有时可见强化的逗号状头段。环状外周水肿区的明显扩大,是囊尾蚴变性,释放外源蛋白所致。脑器质性和钙化性死亡的猪囊尾蚴T1和T2加权像均呈点状低信号。增强扫描可显示钙化肿块内胶质增生的强化。全身性囊虫病多见于第四脑室,第四脑室在平扫T1加权像上增大,囊虫内长T1信号,头段高信号。T2加权囊尾蚴病呈长T2,头节呈点状低信号。脑囊虫病常伴有梗阻性脑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