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一)疾病的原因
由于长期职业暴露、环境污染、重金属制剂的误用和应用,重金属通过消化道、呼吸道或皮肤被吸收到体内,引起肾损伤。肾小球滤过后,重金属结合物被近端小管重吸收,蛋白质在近端小管被分解,重金属被释放产生毒性作用。在与肾小管重金属损伤相关的其他因素中,最重要的可能是重金属对肾脏的亲和力、半衰期和毒性。
(2)发病机理
重金属引起肾脏损伤的机制如下:
1.直接毒性大多数重金属都有直接毒性,与剂量密切相关。当含有重金属的尿液流经近曲小管时,近曲小管细胞成为重金属毒性的主要靶器官,近曲小管重吸收和排泄,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化、变性和坏死。
2.对某些重金属如汞、金等的免疫损伤,可损伤肾脏组织,改变其抗原性,产生自身抗体,引起肾小球免疫损伤。
3.重金属在肾缺血中的直接毒性作用引起肾小管功能障碍或急性肾小管坏死,或其溶血引起的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使通过致密斑的尿流减慢,尿钠增加,激活肾素和血管紧张素系统,导致肾血管痉挛和肾缺血,并通过细胞内钙离子积累、磷酸酶激活、花生四烯酸产物产生、氧自由基产生等环节引起肾损伤。如重金属铅引起的肾病综合征,铅被人体吸收后在肾脏和骨骼中的浓度最高。血铅浓度高与近期铅暴露一致,而血铅浓度正常不排除既往铅暴露或体内铅负荷增加。肾小球滤过后,体内与可滤过血浆配体结合的铅主要在近端小管被重吸收。肾脏排出的铅也通过肾小管转运。铅可以自由通过小管细胞膜的腔面和基面。在细胞质中,铅与一种蛋白质结合形成不溶性金属蛋白复合物,该复合物沉淀在细胞核中,形成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的特征性嗜酸性包涵体。已经认识到上述铅结合蛋白的一些特征。这种蛋白质富含谷氨酸、天冬氨酸和甘氨酸。铅的毒性作用主要是阻断线粒体氧化磷酸化。
饮酒可能增强铅的肾毒性,两者的肾毒性可能有协同作用。慢性酒精中毒患者可出现血药浓度升高和各种小管功能障碍。
目前,潜在的或有临床症状的铅中毒可发展为慢性肾衰竭。支持这一认识的有力流行病学证据包括:
(1)慢性肾衰竭是铅接触人群中死亡比例最高的。
(2)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急性铅中毒儿童随访结果显示,多数死于慢性肾功能衰竭。
(3)美国南部饮用非法酿造的威士忌(如用含有大量铅的冷却器蒸馏)的人,患慢性肾衰竭的几率很高。然而,数年的职业性铅接触生物监测结果未能验证上述证据。对上述相互矛盾的研究结果的解释是,铅毒性可能被其他危险因素加强,如其他金属、药物、酒精和个人素质。
生理学研究表明,铅也会导致高血压。认为铅可降低肾灌注,增加外周阻力。铅的急性刺激可增加副肾小球器官细胞的数量。并且可以引起α肾上腺素能活性的增强。与铅动脉高血压的关系是复杂的。目前,有人认为铅致高血压的作用可能是通过钙依赖机制。因为饮食中的钙和磷与铅的重吸收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