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提问

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赵晓东
3601
所有文章
0
查看次数
0
昨日次数
知识库 18个糖尿病常见误区
18个糖尿病常见误区
发布时间:2023-02-01
浏览:4
手机查看

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很多糖友在治疗糖尿病的过程中,觉得自己“久病成良医”,纷纷停药、减药、换药等。靠他们自己。有些糖友觉得自己是“糖尿病专家”,给身边的朋友开药、推荐药。

殊不知,在吃药的时候有一个很大的误区。你还在犯这18个错误吗?

1.糖尿病食物可以降低血糖。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患者需要终身服药来保持血糖稳定。保健品对糖尿病的治疗只能起到辅助作用,不能代替药物。

一些产品广告迎合糖尿病患者的需求,称患者可以用这些产品“吃喝”。专家解释,这类产品中有一些西药成分,通常需要患者在短时间内大量服用。西药短期内见效后,如果患者不控制饮食,血糖不会马上升高。专家表示,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短期降血糖没有意义,关键是保持血糖稳定。所以糖尿病患者要记住,饮食控制是治疗的一部分,不是服用任何产品就能替代的。

声称能治愈糖尿病的广告都是骗人的!

2.中药可以治愈糖尿病。

目前医学界还没有找到治疗糖尿病的方法,中医也是如此。研究证明,没有明显降血糖作用的中药方剂。

目前普遍的认识是,中药和中药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防治有一定的作用。但如果爱糖者盲目相信号称能治愈糖尿病的“中药”,终止目前的正常治疗,结果往往是人财两空。

3.盲目听信广告。

称之为“治糖尿病”、“祖传秘方”、“纯中草药”未免言过其实,邀请众多“糖友”各抒己见。

一些中药可以改善糖尿病的症状,但没有一种中草药可以有效降低血糖。

更危险的是,在所谓的中草药中添加一些降糖西药,会因为成分的不确定性而导致用药安全等问题。

4.糖尿病人不需要终身服药。

糖尿病是终身疾病,需要终身治疗。目前医疗水平还不能根除,主要是通过各种方法控制血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糖尿病一旦确诊,就要定期治疗。

血糖的波动会造成器官的损伤,加速并发症的发生。

5.血糖越早下降越好。

降血糖过快可能会导致严重的低血糖,由此带来的身体伤害可能会抵消一生控制高血糖带来的好处。

一味追求速效降糖效果,对患者不利,容易引起严重反应。

6、血糖高或病情较轻不能治疗。

糖尿病是一种“秋后算账”的疾病。关键是在并发症发生前加强防治,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不要把早期用一元钱能做的事,推迟到将来用十万元做不了的事。

7.血糖升了就吃药,降了就停药。

糖尿病药物治疗必须有计划,治疗应该有规律。

如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或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主要症状减轻,体力恢复,生活质量提高,就会逐渐放弃服药。此时不可逆的并发症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发展,可能会给以后的治疗带来难以克服的困难和更重的经济负担。

8.糖尿病没什么,吃点药就好了。

糖尿病是一种复杂的内分泌疾病。到目前为止,科学家尚未研究出其确切的发病机制,不同类型糖尿病和不同体型的个体差异,以及不同的药物选择。

如果血糖控制不好,后续的眼、肝、肾等并发症对身体的伤害更大。因此,专家建议糖尿病患者不要对自己的病情掉以轻心。

9、用药效果好,同样的方案教给亲朋好友。

这样会造成很大的危害,因为不同的人,比如肥胖、过敏、服药时间、是否有并发症、年龄等因素都是不一样的,所以选择药物非常重要,尤其是服药的时间和剂量调整。

10.一旦发现糖尿病,应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

不是每个人一开始都要胰岛素,一般出现以下情况才会考虑使用胰岛素:

(1)血糖控制不稳定,HbA1c>8.0%,胰岛素水平低;

(2)口服降糖药无效或失效,空腹血糖> 10.0mmol/L或HbA1c > 7.0%;

(3)严重高血糖、尿酮体或严重并发症;

(4)患严重急性病或需要进行大手术的;

(5)口服降糖药后体重明显减轻的患者;

(6)口服降糖药有明显不良反应的患者。

1.胰岛素副作用小,应及早使用。

英国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指出,与服用二甲双胍和磺脲类等口服降糖药的二型糖尿病患者相比,接受胰岛素治疗的人死亡率高出49%。

结果提示,控制二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最佳方法是坚持口服降糖药,增强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辅以适量的饮食和运动。

12.糖尿病药物必须经常更换。

糖尿病患者必须在专人指导下有计划地用药。停药和调整药物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

13.吃一种糖尿病药是有好处的。没必要吃好几种。

对于糖尿病患者,我们一般提倡联合用药,有以下好处:

(1)联合用药可以持续稳定地控制血糖,通过控制血糖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2)联合用药,将各种作用机制不同的降糖药物联合使用,取长补短,提高降糖效果,减少或抵消药物副作用。

(3)联合用药有利于降低胰岛素抵抗,保护和改善胰岛。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举报
取 消 确 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