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顾名思义,鹦鹉热是一种常见病,是由鹦鹉热衣原体引起的疾病。相信大家对鹦鹉热的病因都有所了解。为了帮助你更深入地了解鹦鹉热的病因,让边肖详细介绍鹦鹉热的病因,希望能加深你的了解。
(一)疾病的原因
衣原体属于衣原体属衣原体,衣原体。衣原体有四种:鹦鹉热衣原体、肺炎衣原体、沙眼衣原体和衣原体,后者未发现对人类有致病性。它们是专性细胞内寄生虫,可以通过灭菌过滤器,不能在无生命细胞培养基上增殖。而是真核细胞获得热能,有细胞壁和细胞膜,有自己独立的酶系统。它们以二元分裂的方式在宿主体内的上皮细胞中增殖,有自己独特的发育周期,在易感细胞质中形成包涵体。嗜碱性染料和革兰氏染色阴性,三种引起人类疾病的衣原体外膜主要蛋白基因同源性为71%:鹦鹉热衣原体和肺炎衣原体;它们与沙眼衣原体的同源性为68%,但染色体间的DNA同源性相关性小于10%。然而,尽管被称为模式种属的鹦鹉热衣原体菌株之间的DNA同源性差异仍在20%至100%之间。
最近,有人认为鹦鹉热衣原体是由异源病原体引起的一大组异质性疾病,并在许多天然宿主中引起广谱疾病,如肠炎、胎盘炎症、乳腺炎、多发性关节炎、脑膜脑炎、肺炎、结膜炎和角膜结膜炎等。
细胞外的原始小体进入易感宿主细胞,然后结合成网状小体,网状小体以二元分裂的方式反复增殖,然后聚集成新一代的感染性原小体,在宿主细胞中呈包涵体的形状,然后随着被感染宿主细胞的破裂而游离出来,然后继续感染健康的宿主细胞,一般需要24-48h,有时更长, 它们在细胞培养中的发育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代谢基础阶段,然后是DNA、RNA和蛋白质合成的高峰阶段,最后是感染性原球茎的成熟阶段。 这种衣原体可以在多种细胞培养体系中获得良好的发育条件,常用的有猴BSC-1细胞和BGMK细胞、人Hela细胞、KB细胞和Mc -Coy细胞、小鼠L细胞和小鼠巨噬细胞、仓鼠肾细胞和鸡胚卵黄。
鹦鹉热衣原体细胞壁上有两种不同的属和种特异性抗原结构。属抗原为脂多糖,耐煮沸,耐135℃高温高压。脱氧胆酸盐可使其从细胞壁上脱落,高碘和卵磷脂也可使其失活。鹦鹉热衣原体可保存于-75℃或冻干状态,在7.5%葡萄糖脱脂乳溶液中存活良好,对乙醚敏感,30min即可灭活。0.1%甲醛或0.5%苯酚溶液可灭活24h,25%乙醇或40%甲醇可不加热直接灭活。如果在60℃加热10分钟或在37℃加热2 ~ 3h,就会失去感染性。
(2)发病机理
病原体侵入上呼吸道后,在局部单核巨噬细胞内繁殖,通过血液循环扩散到肺部等器官。病变常见于肺部,也涉及网状内皮系统。肺部病变主要是小叶性和间质性肺炎。从肺门到外围,下肺明显。炎性细胞在肺泡内浸润渗出,肺泡腔内可充满液体,偶有出血和大量纤维蛋白渗出。肺泡壁和间质组织明显增厚,出现水肿和坏死。肝脏的炎症和局灶性坏死,脾脏增大,胸膜、心脏、肾脏、神经系统和消化道的病变,肺巨噬细胞、心包、心肌和肝星状细胞中的嗜碱性包涵体。
通过以上文章的介绍,相信你对鹦鹉热的病因有了一定的了解。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知道鹦鹉热衣原体通过各种传播途径感染人体。希望你能重视鹦鹉热的病因,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防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