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儿童急性偏瘫可见于任何年龄,但多在6岁以下。根据开始时的症状和病程,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突发发病较为常见,症状立即达到高峰。儿童突然偏瘫常伴有惊厥和意识障碍。惊厥限于一侧,偶尔可扩散至全身。偏瘫发展迅速,停止后可出现抽搐,1 ~ 2天内达到高峰。以及上肢面瘫,而下肢较轻。刚开始是弛缓性麻痹,肌张力低,不能诱发腱反射,但有病理反射。2 ~ 3周后变为痉挛性瘫痪,肌张力增高,病理反射明显。肌腱挛缩如果不及时治疗,往往在2 ~ 3个月后出现。运动功能恢复多在6个月内,但多数病例有后遗症。此外,还可见轻偏瘫、偏盲等。
2.急性起病偏瘫在3 ~ 7天内(最多10天以上)发展到高峰,通常无抽搐,意识障碍不明显或仅一过性。运动功能完全恢复,部分有轻度运动障碍。
3.轻者仅一肢暂时无力,数日内即可恢复。
4.复发性偏瘫是指一侧肢体康复后再次瘫痪。每例两次偏瘫间隔时间不同,多数病例运动功能完全恢复。
儿童急性偏瘫的首发症状往往随年龄而异。大一点的孩子,往往开始偏瘫,有的还伴有抽搐;婴幼儿常以抽搐开始,然后出现偏瘫。大多数患病儿童在发病时意识清醒,只有少数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大部分生命体征无明显变化。
5.腔隙性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是由脑动脉深穿支闭塞引起的缺血性微栓塞,常多发,晚期坏死组织被切除形成多个小囊。动脉粥样硬化是成人的主要病因,但在儿童中找不到具体病因,可见于烟雾病和病毒感染(尤其是水痘后)。梗死部位多见于大脑皮层下,如基底神经节、内囊、丘脑、脑干、小脑等。临床表现因梗死部位不同而异,有的无明显症状,有的为单纯偏瘫,或共济失调伴偏瘫,也可能为偏身舞蹈、手足运动,或凝视麻痹、口齿不清、吞咽困难等。
6.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指由于供血不足引起的暂时性脑功能障碍。儿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因为它可以发展成为典型的脑梗死。TIA的临床特点是突然偏瘫,持续时间短(数分钟至数小时),24小时内完全恢复,影像学检查无病理改变,易复发。儿童颈动脉系统TIA较为常见,表现为偏瘫、失语、偏瘫、视力障碍等。儿童椎基底动脉系统TIA主要表现为眩晕、呕吐、复视、视力或视野症状、共济失调、吞咽困难、构音障碍等。交叉性瘫痪(单侧脑瘫伴对侧偏瘫)是单侧脑干缺血的一种表现。
儿童脑动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主要依靠详细的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第一,要区分脑梗死的类型,是缺血性还是出血性;同时应尽可能进行病因诊断。病史要详细,尤其是发育史、家族史(心脑血管疾病、脂代谢、凝血障碍、偏头痛、癫痫等。),疾病是否有惊厥、意识障碍、外伤、药物治疗、代谢性疾病、血液病、精神发育迟滞。一般检查要注意心血管症状(心脏杂音、血压、头颈部血管杂音)、皮肤血管瘤、色素异常(神经纤维瘤病)、结节性硬化症等皮疹(法布里病)。神经系统检查应包括眼底检查(出血、水肿、色素异常),根据神经系统症状区分梗死部位,是颈内动脉系统还是椎基底动脉、主干或分支。基于上述初步结果,选择进一步的检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