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光辉
3571
所有文章
0
查看次数
0
昨日次数
片吸虫病的发病机制
发布时间:2023-02-03
浏览:14
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肝片吸虫是一种我们都担心的疾病。我们不想被这种疾病困扰。那么我们对片形吸虫都了解多少呢?只有了解了肝片吸虫,才能远离肝片吸虫。为了让人们对片形吸虫有更多的了解,我们将详细介绍片形吸虫的发病机制。
肝片吸虫对人体的危害大致可以分为幼虫和成虫两个方面。早期,幼虫穿过肠壁进入腹腔,可破坏组织,在虫道上留下出血点。当幼年蠕虫在肝实质内移动时,它们以肝细胞为食,并破坏肝组织。随着幼虫的发育,肝脏损害更广泛,可出现纤维性腹膜炎。肝脏明显充血,中间有乳白色花纹(硬结)。显微镜下可见,肝损伤内充满肝细胞碎片、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肝组织表面偶见小脓肿。脓肿内充满嗜酸性粒细胞和大量蟳晶体。幼虫在肝脏中游动约6周后,进入胆管寄生,发育成成虫。成虫寄生于胆管内,使管腔明显扩大,突出于表面。机械刺激如虫体的吸盘和皮刺可引起炎症变化。容易引起继发感染,引起细胞性胆管炎或肝脓肿。该虫可产生大量脯氨酸,可诱发胆管上皮增生。因此,成人引起的主要病理改变是胆管炎症和上皮增生,导致胆管管腔狭窄,管壁增厚,胆管周围纤维组织增生。严重者可见较大胆管的慢性梗阻和胆汁淤积,导致胆汁性肝硬化。
关于片形吸虫的发病机制就说到这里。我们任何时候都不应该知道片形吸虫。只有当我们都更多地了解片形吸虫,我们才能更健康地生活。希望我们的文章能帮助到更多的人。遇到什么问题都可以更健康的生活。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举报
取 消
确
定
相关推荐
用户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