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一)疾病的原因
1.内因有研究发现,从事高分子量过敏原相关行业的职业性哮喘从业者普遍具有特应性体质,研究表明与患者的基因有关。这些人在接触导致哮喘的物质后,容易患哮喘。过敏原物质容易进入体内,B淋巴细胞反应性异常升高。接触过敏源后产生特异性IgE,从而形成过敏状态。当职业性过敏原重新进入体内时,容易诱发过敏反应和哮喘发作。
2.职业性哮喘的诱因分为高分子量生物物质和低分子量化学物质,大部分是职业性哮喘致因物质,少数是刺激物。目前已记录的致哮喘因素有250多种,仍有许多可疑因素有待确定。
(1)植物:谷粉、面粉、大豆、蓖麻子、咖啡豆、茶叶、烟叶、植物胶、棉籽、亚麻子等。
(2)动物体成分及排泄物:实验动物、鸟、蛋、奶、蟹、虾等。
(3)昆虫:家庭尘螨、粮螨、禽螨、蚕、蟑螂、蜜蜂等。
(4)酶类:木瓜蛋白酶、苏铁酶、胰蛋白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真菌淀粉酶等。
(5)植物胶:阿拉伯胶、黄蓍胶、卡拉胶等。
(6)异氰酸酯:如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亚甲基二苯基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等。
(7)邻苯二甲酸酐:如邻苯二甲酸酐、偏苯三酸酐、偏苯三酸酐等。
(8)药物:如青霉素、头孢菌素、螺旋霉素、四环素、枸橼酸哌嗪等。
(9)木屑:红木、雪松、枫木、橡木等木材的木屑;
(10)金属:如铂、镍、铬、钴等。;
(11)其他:松香、甲醛、乙二胺、巯基乙酸铵等。
其中1 ~ 5为高分子量生物物质,6 ~ 11为低分子量化合物。我国目前对职业性哮喘的规定范围是异氰酸酯、苯酐、胺、铂复盐、剑麻。
根据诱发哮喘因素的不同,职业性哮喘可分为高分子量过敏原型和低分子量过敏原型。根据病理生理机制不同,可分为免疫介导型和非免疫介导型。免疫介导的患者发病有潜伏期,分为IgE介导型和非IgE介导型两种。前者多由高分子量过敏原和少数低分子量过敏原诱发,后者仅见于低分子量过敏原诱发的职业性哮喘。非免疫介导的哮喘发作无潜伏期,其气道炎症可由致喘物质的直接刺激引起,也可通过致喘物质的药理作用间接刺激肥大细胞、平滑肌细胞或神经纤维引起。
(2)发病机理
职业性哮喘的发病机制相当复杂,包括免疫机制和非免疫机制。
1.免疫机制由职业过敏原引起的由IgE介导的过敏反应是职业性哮喘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包括速发型过敏反应和迟发型过敏反应。前者主要由肥大细胞释放的炎症因子介导,表现为患者进入工作场所后几分钟内哮喘发作,1小时后开始减弱。后者主要通过嗜酸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释放可溶性因子引起气道收缩。患者吸入过敏原后数小时出现哮喘发作,12 ~ 24h开始减弱。某些低分子量过敏原引起的职业性哮喘属于IgE非依赖性免疫机制。
2.非免疫机制许多引起职业性哮喘的因素可引起反射性支气管收缩,如SO2、酸烟、氨气等。它们直接刺激气道,引起炎症介质和神经肽的释放和气道炎症,增加气道神经反射的敏感性,容易导致哮喘发作。某些职业性过敏原,如TDI,可直接作用于肺组织,促进P物质和组胺释放因子的释放,或通过阻断β-受体降低cAMP水平,导致支气管痉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