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一)疾病的原因
目前,该病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多数学者认为与孕酮水平低、雌激素水平高有关,是雌激素刺激异常的结果。与乳腺囊性增生有相同的病因。几乎70%的导管内乳头状瘤是乳腺增生的伴随疾病。
(2)发病机理
主要病理变化有:
1.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肿瘤位于乳头或乳晕下的大导管内。肿瘤直径一般为0.5 ~ 1.0 cm,边界清楚,无纤维包膜。多数为单个,少数可同时发生于几个大导管。肿瘤从导管腔突出,许多微小的树突或乳头粘在一起形成“杨梅样”结节。结节有粗细长短不一的蒂,也可能没有蒂。一般乳头状瘤纤维粗短较多,切面呈灰色,坚韧。而细长的顶端是颗粒状鲜红色乳头状瘤,质脆,易出血,恶性。在肿瘤部位,导管扩张,里面有淡黄色或棕色的液体,有时混有粘液或血性液体。中小导管内乳头状瘤位于中小导管内。它们呈白色,半透明,颗粒状,无柄,附着在导管壁上,大小和数量不一,组织坚韧,上皮生长旺盛。它们是癌前病变,癌变率为5% ~ 10%。
2.组织学上,由导管上皮细胞和间质增生形成的乳头状肿瘤突入扩张导管所包围的腔内,乳头轴由纤维组织和血管构成,其上覆盖1 ~ 2层立方体或柱状上皮细胞。根据乳头状瘤细胞的分化程度和间质细胞的数量,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纤维性导管内乳头状瘤:表现为乳头短小,间质内纤维组织层丰富,乳头表面多为立方或柱状上皮,或为上皮和肌上皮双细胞。细胞排列整齐,分化良好,无异常。由于肿瘤内有许多纤维组织成分,故称为纤维性导管内乳头状瘤,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图1)。
(2)腺样导管内乳头状瘤:伴有导管增生的上皮细胞形成微小乳头,相互反复分支、蜿蜒、吻合,形成不规则的腺体结构。间质中纤维组织少,常以薄带形式夹在上皮细胞之间。
(3)移行性导管内乳头状瘤:表现为导管上皮高度增生,形成乳头,突入管腔。增生上皮为立方体或低柱状上皮细胞,细胞排列均匀,无异常,呈移行上皮样排列(图2)。Saphir认为,这种类型既没有间质也没有腺样实性细胞团,具有潜在的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