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对于骨肉瘤患者来说,骨肉瘤的治疗是身体、心灵和肉体的双重折磨。所以骨肉瘤患者入院前要尽量做好各种检查,尽量减少患者不必要的麻烦。下面,我来描述一下骨肉瘤的检查方案。
骨肉瘤患者应进行全面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尿、便。肝肾功能等。,供诊断和治疗参考。对于骨肉瘤患者,我们常用血沉、碱性磷酸酶、微量元素分析铜锌比作为动态观察指标。
1.早期骨肉瘤、硬化性骨肉瘤、高分化骨肉瘤的ESR可在正常范围内。肿瘤大、分化差、有转移的患者血沉加快。ESR可作为骨肉瘤发展的动态观察指标,但不是很敏感。
2.碱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的检查意义最大,其水平与肿瘤骨细胞的活性密切相关,对判断患者的预后也有价值。但在儿童中,由于生长发育旺盛,可影响碱性磷酸酶水平。
碱性磷酸酶几乎存在于身体的所有组织中,尤其是骨骼和牙齿中。这种酶主要由成骨细胞产生。骨肉瘤中新骨形成时,血液中血清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增加。其正常值为成人30 ~ 130 u/l。儿童生长期可达200 ~ 300 u/l。早期骨肉瘤、高分化骨肉瘤、硬化性骨肉瘤、皮质旁肉瘤、碱性磷酸酶均可正常。肿瘤大,发生转移时碱性磷酸酶可高达2600U/L。大剂量化疗和手术后,大部分患者碱性磷酸酶下降。如果肿瘤复发或转移,碱性磷酸酶可能会再次升高。
3.与血清铜和锌相比,血清铜和锌是机体生长发育的重要物质。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清中的酮和锌,有助于骨肉瘤的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估计。自1987年以来,我们用这种试验来观察骨肿瘤患者,我们认为它是可靠的。
(1)男性血清铜正常值为16.3mol/l(104g/100ml);女性为17.7摩尔/升(90克/100毫升);平均值为16.9mol/l (108g/100ml)。骨肉瘤患者血清铜含量的升高代表了体内肿瘤的活性。无转移的原发性骨肉瘤患者,患肢截肢后血清铜水平可降至正常水平。
(2)血清锌:男性正常值为16.6mol/L(109g/100ml);女性为14.3mol/l(94g/100ml);平均值为15.6mol/l (102g/100ml)。骨肉瘤患者或有肺转移的患者血清锌可能降低。伴有转移的骨肉瘤患者血清锌低于单纯骨肉瘤患者。
(3)铜/锌比值:无转移的骨肉瘤患者,该比值为0.94±0.47;在有转移的患者中,该比值为2.28±0.48。
血清铜、锌和铜/锌比值对骨肉瘤的诊断、疗效、转移和预后有重要作用。
1.X线检查X线表现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破坏原有的骨皮质和髓腔,即溶骨性;②钙化和骨形成;③骨膜下新骨形成。骨肉瘤早期X线上只有一些轻微的异常,但患者初诊时X线表现往往很明显。骨肉瘤的X线表现多种多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肿瘤产生的骨量。在X线平片上,骨肉瘤表现为硬化型、溶骨性或混合型。骨溶解和骨硬化的混合型骨肉瘤最常见,而骨溶解或骨硬化相对少见。单纯骨质溶解是血管扩张型骨肉瘤的主要特征。典型的四肢管状骨骨肉瘤位于干骺端髓质,边界不清,可侵犯皮质,形成巨大软组织肿块。可见到柯德曼三角,或类似日光辐射的骨膜反应,有时也可出现病理性骨折。发生在长骨骨干的骨肉瘤可表现为硬化病变和内骨膜增厚,无皮质破坏或骨膜炎。骨骺中的骨肉瘤通常是溶骨性的。肌腱和韧带往往是肿瘤扩散和生长的桥梁。
常见的X线表现为浸润性溶骨性病变和肿瘤骨形成,表现为不同密度的弥漫性或片状阴影,有的呈密度极高的象牙色,有的呈棉絮状斑块,有的呈大面积溶骨性缺损。骨膜反应可见柯德曼三角、洋葱皮样、太阳辐射样改变。骨膜反应在骨肉瘤中是非特异性的,增生骨膜的破坏是骨肉瘤诊断的重要标志之一。骨肉瘤软组织肿瘤的发生率为95.3%,仅有4.7%的肿瘤不明显。在软组织肿块中,72.9%有各种形式的瘤骨和环状钙化,这也是诊断骨肉瘤的可靠线索。
位于骨其他部位的骨肉瘤x线表现与位于管状骨的骨肉瘤相似,有不同程度的溶骨性和骨硬化、皮质破坏、骨膜炎和软组织肿块。5% ~ 10%骨肉瘤累及扁平骨(如盆骨),此类病变多发生于老年患者。通过对脊柱罕见骨肉瘤的分析,发现椎体是骨肉瘤的好发部位。
对于骨肉瘤患者或高危人群,一定要及时接受定期检查,以便及早发现病情,及早治疗,避免因病情延误而损失生命。如果是家属,也要提醒家属及时做好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