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提问

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朱航
3644
所有文章
0
查看次数
0
昨日次数
知识库 汗证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汗证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发布时间:2023-01-17
浏览:6
手机查看

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汗证的辨证论治

I .自汗

肺气虚【证】:出汗导致怕风,但运动有益,易着凉,面白,乏力,气短。舌淡,脉弱。

【治疗】益气固表。

[处方]

1.主方玉屏风散(魏宜林《十一德小方》)加味。

药方:黄芪20克,白术12克,防风10克,党参15克,麻黄9克,浮小麦25克,煅牡蛎30克。用水煎服。

若阳虚,加熟附子12克,干姜10克。阴伤者,加麦冬15g,五味子6g。

2.单方处方

(1)敛汗固表汤(胡等《中国中医秘方》)

处方:炙黄芪、党参、煅牡蛎各15克,麻黄、桃仁、浮小麦各10克,五味子、炙甘草各6克。用水煎服。

(2)韩旭汤(刘国濮验方)

处方:黄芪、浮小麦各30克,麻黄12克,大枣5枚。用水煎服。

营卫不和证【证】出汗引起邪风,全身酸涩,时冷时热,或半个身体或某一部位出汗。薄白毛,脉缓。

【治疗】调和营地与健康。

[处方]

方桂枝汤加减(张仲景《伤寒论》)

处方:桂枝12g、白芍10g、生姜9g、大枣5枚、龙骨、牡蛎20g、甘草6g。用水煎服。

如果出现半身或部分出汗,加30g浮小麦。

沉溺于内热[证],汗蒸多汗,口渴,冷饮,面红,烦躁不安,或发热,或四肢痛,或大便干燥。舌质红黄,脉大。

【治疗】清里泄热。

[处方]

加味方白虎汤(张仲景《伤寒论》)

处方:石膏30克,知母12克,粳米20克,淡竹叶12克,天花粉15克,栀子12克,甘草6克。用水煎服。

便秘的话,加12克黄。

ⅱ.盗汗

阴虚火旺【证】失眠盗汗,五心烦热,口干舌燥,舌红少苔,脉细。

【治疗】滋阴降火。

[处方]

1.主方当归黄流汤(高力石兰秘藏)加减。

处方:当归12g、黄芩10g、黄连9g、黄柏10g、生地15g、黄芪15g、麦冬12g、五味子6g、龟板20g(先煎)。用水煎服。

潮热者,加秦艽12克,柴胡10克,白薇12克。多汗者加牡蛎、浮小麦各30克,糯米根15克。

2.中成药白质地黄丸,每次9克,每日3次。

3.单方处方

(1)盗汗汤(赖等《临床验方手册》)

处方:黄芪、生地、龙骨、牡蛎各15克,白芍12克,五味子、地骨皮各10克,浮小麦20克。用水煎服。

(2)止汗汤(赖等《临床奇效新方》)

处方:黄芪、牡蛎、浮小麦各30克,地黄、熟地黄各15克,炒黄柏、当归、炒黄芩、炒麻黄各9克,炒胡黄连6克。用水煎服。

心血不足【证】睡觉时出汗;当你醒来时,你停止出汗,心悸,失眠,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和疲劳。舌苔薄,脉细。

【治疗】养心补血敛汗。

[处方]

1.归脾汤加减(慎用和济生汤)

药方:党参20克,黄芪18克,当归12克,茯苓12克,远志5克,酸枣仁12克,龙眼肉10克,白术12克,五味子6克,龙骨和牡蛎各20克,浮小麦30克,大枣5枚。用水煎服。

2.中成药归脾丸,每次9g,每日3次。

ⅲ.脱水

【证候】急性病或重病,突然大量出汗或汗如油,气短,四肢冰冷。舌淡津少,脉弱或弱。

【治疗】益气壮阳固本。

[处方]

1.主方参附汤(陈女善方)加味。

药方:人参15克,熟附子12克,黄芪30克,山茱萸12克,煅龙骨30克,煅牡蛎30克。用水煎服。

发热可加麦冬18g,五味子9g。

2.山茱萸煎剂(姜超等著《实用中药营养学》)。)

药方:山茱萸60g。炒着喝着。

Ⅳ.战争汗水

【证候】急性发热、发热、口渴、烦躁不安、突然发冷、出汗。浮数脉,薄黄毛。

【治疗】养胃散寒,扶正祛邪。

[处方]

张仲景《伤寒论》猪苓膏汤加减

药方:淡竹叶12克,石膏30克,粳米20克,人参12克(另炖),麦冬12克,山药15克,天花粉12克,甘草6克。用水煎服。

黄色汗水

【证候】汗黄粘稠,口苦或口渴,胁痛,纳差,小便黄。舌苔黄腻,脉弦滑。

【治疗】清热利湿。

[处方]

方五苓散加减(张仲景《金匮要略》)

处方:茵陈30克、茯苓15克、猪苓12克、白术10克、泽泻12克、栀子10克、紫茎泽兰9克、甘草6克。用水煎服。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举报
取 消 确 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