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1.x线片和断层片包括头颅、头颈、颈椎、颈静脉孔的x线片。
(1)颈静脉孔分为两部分:内侧神经部分和外侧静脉部分。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扩张内侧神经部分,颈静脉球扩张外侧静脉部分。颈静脉球瘤在头颅X线片上表现为颅底颈静脉孔和中耳腔的异常增大和侵蚀。头颅X线片可发现颈静脉孔扩大。比较两侧颈静脉孔,颈静脉孔扩大(正常双侧差值可为1 ~ 18 mm,95%差值小于12mm)两侧大于20mm,说明有诊断意义,可考虑颈静脉孔肿瘤。为了全面揭示颈静脉孔的大小,需要在特殊位置拍照,如颅底位(颏顶位)或断层。向小脑桥脑角发展的大肿瘤临床上很难与听神经瘤相鉴别,但如果颈静脉孔扩大,X线片内听道正常,则可以鉴别。
(2)舌下神经瘤颈静脉孔内骨质破坏可沿岩骨侵入乳突和内耳道。
(3)颅颈交界区肿瘤颅骨X线片显示枕骨大孔边缘骨质增生或破坏,第一、二颈椎椎板或椎弓根吸收增宽,椎间孔扩大。
(4)先天性寰枕畸形: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先天性颅底扁平畸形、寰枕融合、颈椎不全分割、寰枢椎脱位等可根据普通X线片诊断。颅底凹陷的一些信息也可以从x光片上获得。
头部X线片显示枕骨大孔边缘倒置,枢椎齿状突上移。测量方法和值如下:
①硬腭枕骨大孔线(张伯伦线):在头颅侧位片上,硬腭后缘至枕骨大孔后缘的线。如果齿状突高于此线3mm以上,称为颅底凹陷。如果只高出3mm,就可疑了。
②硬腭-枕骨线:在头颅侧位片上,硬腭后缘至枕骨鳞片最低点的线。如果齿状突高于此线9mm以上,称为颅底凹陷。如果比这条线高7 ~ 9mm,就可疑了。
③硬腭-环椎角(牛角):硬腭平面与环椎平面形成的角度,如果在13°以上,则为颅底凹陷。
④二腹沟线:头颅前后位X线片中两侧二腹沟之间的连线。齿状突顶端到这条线的距离通常为10毫米。如果小于这个值,称为颅底凹陷。另一种方法是两侧乳突尖连线。如果齿状突高于这条线2mm,就是颅底凹陷。
⑤枕骨大孔-斜坡角:枕骨大孔前后缘连线与枕骨斜坡形成的角度,正常为120° ~ 136°,颅底凹陷时增大。
寰枕融合也称为环椎枕骨化。寰枕融合可以是完全融合,也可以局限于前椎弓、后椎弓或侧块的部分融合。也可伴有部分椎体缺损,寰椎可旋转或向一侧倾斜。
颅底扁平是指蝶骨长轴与枕骨斜坡形成的颅底角异常增大。颅底角的测量是以蝶鞍(鞍结节或后床突)中心点分别与鼻根前缘和枕骨大孔连线所形成的角度为基准。正常的时候是110 ~ 145,平均130左右。测量颅底角的方法是在头颅侧位X线片上测量鞍结节、鼻根与枕骨大孔前缘之间的角度。正常值是110 ~ 145。小的颅底角没有临床意义。颅底角度超过145°是平坦的颅底。
(5)颈椎X线片:包括正位、侧位、张口位、过伸位、过屈位。
①颈椎节段不全(颈椎融合)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颈椎缺失和颈椎融合,常合并颅底凹陷、颈肋、脊柱裂、脊柱侧凸、先天性翼肩胛骨等畸形。
②寰椎脱位:X线侧位片(尤其是断层片)上寰椎前弓与枢椎齿状突前方的正常距离。
2.x射线照相术
(1)脊髓碘油造影:当怀疑颅颈交界区肿瘤时,可采用腰椎穿刺注射碘苯酯进行脊髓碘油造影,对诊断很有帮助,可显示枕骨大孔区边界清楚的充盈缺损区。
(2)舌下神经瘤血管造影:显示桥小脑角和颈静脉孔处肿块,横窦和乙状窦受压。
(3)颈动脉和(或)椎动脉造影:颈静脉球瘤早期影像中,可见肿瘤及供血动脉异常染色。当肿瘤较大时,可以知道受影响的颈静脉的阻塞和压迫。颈静脉孔区肿瘤椎动脉造影可见小脑前下动脉上提,小脑后下动脉向后下方移位,肿瘤部位也可见较浅的肿瘤染色,可与部分上皮样肿瘤或缺乏血管影的蛛网膜囊肿,以及肿瘤染色较深的脑膜瘤和颈静脉球瘤相鉴别。
(4)小脑扁桃体疝畸形气脑造影和脊髓碘水(油)造影:由于其局限性和一定的危险性,临床上很少使用。
3.CT和MRI CT扫描,尤其是MRI,能诊断枕骨大孔区和颈髓上部的肿瘤,并能清楚显示肿瘤与延髓、颈髓、椎动脉和小脑下后动脉的毗邻关系。舌下神经瘤CT扫描显示小脑桥脑角占位,图像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