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提问

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张印星
3535
所有文章
0
查看次数
0
昨日次数
知识库 心肌缺血的遗传几率是多少
心肌缺血的遗传几率是多少
发布时间:2023-01-23
浏览:13
手机查看

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心肌缺血不是遗传病。如果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家族史,心肌缺血的发生率会增加。心肌缺血是冠心病的一种表现,是指冠状动脉硬化、狭窄,使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引起心肌缺血缺氧的一种状态。心肌缺血的临床表现有胸闷、心悸、气短、心前区发紧。心肌缺血缺氧的常见原因是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肥胖患者,以及有高热量、高胆固醇摄入、急躁、工作压力大等不良习惯的人。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举报
取 消 确 定
相关推荐
心肌梗死的遗传几率是多少
心梗不是遗传病,所以不存在遗传概率的问题。心肌梗死是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冠状动脉斑块破裂引起的心肌缺血性坏死。血液中的血小板聚集在受损斑块周围形成血栓,堵塞血管。因此,只要存在动脉硬化和斑块破裂的危险因素,就有可能发生心肌梗死,特别是对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要从饮食、运动、药物等方面积极做好预防。包括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及时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和他汀类药物。所有这些措施都是为了防止血小板聚集,促进斑块消退,防止冠心病进一步发展为心肌梗死。总之,心肌梗死不是遗传病,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
杨春喜
发布时间:2023-01-05
 
心肌炎会不会遗传的几率是多少
心肌炎不遗传。心肌炎是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肌细胞损伤,包括各种病毒感染、细菌感染,或长期大量饮酒。使用一些对心脏有害的药物会导致心肌炎,所以心肌炎不是遗传的,而是由于其他危险因素而获得的。这种情况下,只要平时注意,就可以增加身体的抵抗力,减少病毒感染的机会。一旦发生病毒感染,应选择敏感药物及时控制,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要吸烟或饮酒,避免使用对心肌有害的药物。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心肌炎的发生。即使发生心肌炎,只要积极用药滋养心肌,注意休息或选择抗感染措施,就能对心肌炎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张妮
发布时间:2023-02-02
 
脑血栓的遗传几率是多少
大部分脑血栓不是遗传性疾病,不会遗传给下一代。只有少数特殊类型的脑血栓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但并不能百分之百肯定遗传给下一代。脑血栓患者90%以上是由长期的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基础疾病引起的。而这些基础疾病,虽然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但并不是遗传病。它们的发生更多地与后天的生活方式有关,而不仅仅是一些基因。如果父母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脑血栓,理论上脑血栓风险略高。但是,如果你积极改善生活方式,不抽烟,不喝酒,饮食清淡,然后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运动时间,那么脑血栓的风险实际上可能并不比同龄人高多少。
王伟
发布时间:2022-12-31
 
白血病的遗传几率是多少
通常情况下,白血病的遗传概率很低,报道的只有0.7%左右。通常,白血病的遗传问题很少被提及。白血病是骨髓造血组织中白血病细胞异常增殖引起的疾病。这是一种恶性疾病,俗称血癌。白血病发病后,不仅会导致患者免疫力低下,容易感染,还会对患者的各种组织、器官、脏器造成损害。白血病的发病机制与多种原因有关,如病毒、化学物质、放射性物质等。遗传只是一部分原因。所以,白血病虽然有家族聚集性的特点,但这种病不是遗传病。对于直系亲属中有白血病的人,只要能在生活中做好其他方面的护理,就能降低患白血病的可能性。出现在白血病的概率比较低,不用太担心。
孙松朋
发布时间:2023-01-30
 
心律失常的遗传几率是多少
心律不齐不是遗传造成的,所以不存在遗传概率的问题。它根本不是遗传病,而是由情绪紧张、兴奋、疲劳或器质性心脏病引起的,如各种常见的早搏、心动过速、房颤等,都是由上述危险因素引起的。即使是房室腔间旁路异常的折返性心动过速,也是先天发育所致,而非遗传,因此不存在遗传概率的问题。心律失常后需要做心电图、动态心电图,以及一些电生理检查来明确诊断,然后确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大部分心律失常可以通过抗心律失常药物控制,但有些心律失常,如折返性心动过速或心房颤动,仅靠药物无法控制,需要射频消融才能达到根治的目的。
侯杰
发布时间:2023-02-02
 
心肌缺血治愈后的复发几率是多少
心肌缺血治愈后,仍会再次复发,其复发率仍较高。其实心肌缺血目前还不能完全治愈。所谓治愈,其实只是心肌缺血的一种症状,通过治疗得到了缓解。其实血管的狭窄和动脉硬化还是存在的,所以即使症状缓解了,也不能完全治愈。即使在狭窄部位植入支架缓解狭窄,也达不到心肌缺血,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因此,心肌缺血症状经治疗缓解后,只要各种因素增加心肌的耗氧量或减少心肌的血供,仍可导致心肌缺血的复发,故其复发率仍较高。要减少复发,需要在控制危险因素的基础上,按时使用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硝酸酯类药物和β受体阻滞剂,以降低复发率。
何峰
发布时间:2023-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