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提问

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王东
3493
所有文章
0
查看次数
0
昨日次数
知识库 血痹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血痹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发布时间:2023-01-17
浏览:5
手机查看

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1.脾肾阳虚

(1)治疗:益气温经,和营通络。

(2)方剂: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

(3)组成:黄芪30克,桂枝10克,白芍12克,丹参30克,阿莎丽3克,炙甘草5克,生姜3片。

(4)替代方剂:贵由丸,适用于肾阳虚偏盛者。当他们遇到寒冷时,四肢极其寒冷,脚趾苍白或发青,四肢麻木疼痛,腰膝酸软,怕冷。他们的舌头是苍白的,他们的皮毛是白色的,他们的脉搏深而弱。制川乌6克,桂枝6克,淫羊藿10克,菟丝子10克,山茱萸15克,鹿角胶6克,枸杞子15克。

(5)加减:皮钉不对,加红花10g,土鳖虫10g;皮肤溃疡,加蒲公英10g脾虚者,加云苓15g,白术15g,健脾止泻;重感冒者,加干姜3g,茴香6g,温经散寒;阻气,加木香6g,陈皮10 g理气。

(6)临床事项:此证虽以阳虚为特征,相当于疾病的早期,但阳虚导致情志不遂,易致气滞、血行不畅、脉络闭塞,可诱发或加重疾病。所以在温经的同时可以加入气血调节剂。

2.阳虚寒凝

(1)治疗:温阳散寒,活血通络。

(2)方剂:当归四逆汤。

(3)组成:当归15g、白芍15g、桂枝10g、阿莎丽3g、通草5g、吴茱萸5g、甘草5g。

(4)备选配方:①女性患者若手脚冰凉,指尖如白蜡,则青紫,伴有头晕、怕冷、怕冷。月经期后期,量少,色淡,舌淡苔白,脉沉细,多见于代谢低下或身体虚弱的女性。温经汤可以温经散寒,化瘀养血。当归9g、吴茱萸9g、白芍6g、川芎6g、人参6g、桂枝6g、牡丹皮10g、甘草6g。

②阳和汤加减适用于四肢皮肤苍白,畏寒,冷痛麻木,不发热,口干,舌淡苔白,脉沉细者。

(5)加入川乌3克,蜈蚣10克,治疗寒冷引起的严重挛缩疼痛。手指疼痛者,分别加姜黄10g、发酵乳10g,活血止痛;怕冷者,加附子3g,肉桂3g,温经通阳;疼痛明显者,加元胡6g,地龙10g。

(6)临床上以阳虚寒阻络为主。临床时要注意标本兼治,扶正不忘祛邪,祛邪不伤正;虽然阳虚是基础,但不宜用辛热药物温阳散寒。所以很多证候都伴随着阴虚血虚。所以重要的是温经散寒,使阳温得以通泄,经络中的寒邪得以消除。另外,如果病停了也不宜过度。

3.气滞血瘀

(1)治疗:理气活血,化瘀通络。

(2)处方:血府逐瘀汤。

(3)组成:桃仁12克,红花9克,当归9克,川芎5克,赤芍6克,牛膝9克,柴胡3克,枳壳6克,延胡索3克,郁金6克。

(4)备选方药:身痛逐瘀汤,适用于气血阻滞经络,四肢青紫,局部畏寒,疼痛明显,舌质紫暗,苔薄白,脉迟或涩。

(5)加减:气虚乏力者,可加黄芪15g、党参15g,益气通络;在患病的下肢,以足趾为患者,加牛膝15g,益母草10g,引药下行;对于因血瘀而肢体疼痛严重者,加乳香10g、没药10g、血竭6g、丹参10g,以加强活血通络之力。

(6)临床事项:此型常因情绪波动或感冒加重,使病情加重。治疗过程中,要注意有无诱因。如果有,我们应该移除它们以缓解状况。要注意理气药和祛瘀药的恰当配伍,气之所以动,是血之所以动。在临床上,应酌情添加通经药,使药效到达病位。如果疼痛在上肢,应使用桔梗、桑枝等药物上行;如果疼痛在下肢,应使用川牛膝、益母草等药物下行。

4.气虚血瘀

(1)治疗:益气活血,温经通络。

(2)方剂:补阳还五汤。

(3)组成:黄芪60克,当归15克,党参15克,桂枝6克,赤芍10克,地龙10克,川芎10克,红花10克,桃仁10克。

(4)备选方药:丹参通脉汤,适用于阳虚血瘀,但肢体持续发青、发冷、麻木疼痛,舌暗有瘀点,脉沉细或涩的患者。丹参30克、赤芍15克、当归30克、鸡血藤30克、川芎10克、桂枝15克、姜黄10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肉桂6克。

(5)加减:皮肤脱屑或增厚,紫黑色者,可加红花10g,土鳖虫6g;少食腻者,加白术15g,焦山楂10g等。

(6)临床事项:应用补阳还五汤时,黄芪用量宜大,并根据病情逐渐增加剂量。在益气、活血、通络的基础上,可加入理气类药物,以益气不阻滞气机。

5.瘀热阻络

(1)治疗:清热解毒,活血通络。

(2)处方:加味济生解毒汤。

(3)组成:金银花10g、连翘10g、蒲公英10g、紫花地丁10g、黄芩10g。当归15g,赤芍10g,玄参10g,桃仁10g,红花10g。

(4)备选方药:①桑洛汤加减:适用于四肢潮红、皮温上升、肿痛、口干口苦、舌质红、苔黄腻、脉滑者。桑枝15克,络石15克,赤芍10克,忍冬藤15克,木瓜10克,蚕沙15克,防己10克,薏苡仁30克,全蝎5克。②四妙永安汤:适用于本病终末期,有红肿热痛,溃烂生坏疽,舌质红,苔黄腻,脉滑。金银花10克、玄参30克、当归15克、丹参30克、赤芍12克、蒲公英30克、黄柏15克、白术10克、益母草20克、生薏苡仁30克、王不留行10克、甘草6克。

(5)加减:热毒较重,可加野菊花10g、板蓝根10g,加强清热解毒之力;血瘀疼痛较重者,加乳香10克、没药10克、丹参15克,活血化瘀止痛;皮肤溃疡加蒲公英10g,天花粉6g。

(6)临床事项:临床应用要根据病情变化加减。若热毒较重,则应慎用温补之品,以免违背“虚实相生”的戒律。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举报
取 消 确 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