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提问

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徐艳娟
3459
所有文章
0
查看次数
0
昨日次数
知识库 小儿血管网状细胞瘤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小儿血管网状细胞瘤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发布时间:2023-01-25
浏览:10
手机查看

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但是有家族史。它可以发生在所有年龄,在儿童中更常见。肿瘤可分为囊性和实性两种。肿瘤病史不一,实体瘤生长缓慢,可长达数年或更长,而囊性肿瘤时间较短,可达数周、数月或数年。偶尔,突然的肿瘤囊性变或肿瘤卒中表现为急性病。后颅窝肿瘤易压迫、阻塞第四脑室,造成脑脊液循环梗阻,病程也短。当肿瘤位于小脑半球时,常出现颅内高压和小脑症状,并伴有强迫头位。90%的患者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如头痛、头晕、呕吐、视盘水肿、视力下降等。80%的病例出现呕吐,视力下降占30%,颈部僵硬占11%。小脑肿瘤常伴有眼震、共济失调、行走不稳、复视、头晕、视力下降、颅后神经麻痹等。个别病例有延髓症状,表现为吞咽困难、喉咙嘶哑、打嗝、喉咙反射消失、饮食呛咳。位于大脑半球的人,根据其位置不同,可能有相应的症状和体征,可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单侧感觉障碍、偏盲等。一些人癫痫发作。

此外,临床表现与病理分类有关。毛细血管和混合性肿瘤容易形成较大的囊肿,且颅内高压症状进展快,病程短,易出现头位和脑干用力的症状。A型细胞瘤实质成分高,病程进展慢,症状迟。海绵型易发生瘤内出血,病程短,症状波动大,常突然恶化。如果出血进入蛛网膜下腔,可能会出现脑膜刺激症状。

体格检查可包括脑神经障碍、三叉神经感觉功能减退、ⅲ、ⅳ、ⅵ脑神经部分麻痹。90%的患者眼底有视盘水肿,少数有视网膜血管瘤或肿瘤出血引起的一些表现。先天性内脏疾病包括肝囊肿、多囊肾、附睾炎、肾上腺嗜铬细胞瘤、附睾管状腺瘤等。

儿童(多为男性)有视网膜血管瘤或肝、肾、胰腺多发囊肿,红细胞增多症。如果颅内压增高,出现小脑体征,应考虑本病的诊断。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举报
取 消 确 定
相关推荐
小儿视网膜母细胞瘤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家族性,多见于婴幼儿,5岁以上发病率下降。眼部表现因肿瘤的起源和发展方向而异。如果肿瘤起源于视网膜内层,向玻璃体生长,就会形成肿块。临床上常表现为特殊的黄白光反射(俗称猫眼)和瞳孔后方的视力障碍,因此很多孩子就医。起源于外核层的肿瘤生长到视网膜下空间,其特征是进行性广泛视网膜脱离。眼底可见白灰色变色区域,由于凸起不明显,容易被漏诊。来自视网膜周边的弥漫性浸润性肿瘤可累及虹膜和睫状体,并产生类似于虹膜睫状体炎的症状。沿视网膜后平面扩张,伴有视网膜血管扩张,可被误认为视网膜血管瘤病。如果不及时治疗,肿瘤会继续生长,视网膜组织会被完全破坏,肿瘤细胞会堵塞前房,引起继发性青光眼。一般从肿瘤开始发展到眼压升高1年左右;青光眼持续半年左右。眼球后极的小肿瘤可引起斜视;虹膜血管破裂会导致前房积血。如果肿瘤沿着视神经或视神经鞘生长,可以扩散到大脑。比如巩膜导水管蔓延到眼眶,充满眼眶,导致眼球突出,或者形成溃烂的巨块从眼睑突出。在少数情况下,眼内炎或全眼球炎可由肿瘤坏死引起。在晚期,这些病例转移到肝脏或骨骼。5%的患儿合并其他畸形,如13号染色体长臂缺失综合征,表现为小头畸形、鼻额骨宽而突出、眼睛小、眼
吴建华
发布时间:2023-02-07
 
小儿视网膜母细胞瘤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家族性,多见于婴幼儿,5岁以上发病率下降。眼部表现因肿瘤的起源和发展方向而异。如果肿瘤起源于视网膜内层,向玻璃体生长,就会形成肿块。临床上常表现为特殊的黄白光反射(俗称猫眼)和瞳孔后方的视力障碍,因此很多孩子就医。起源于外核层的肿瘤生长到视网膜下空间,其特征是进行性广泛视网膜脱离。眼底可见白灰色变色区域,由于凸起不明显,容易被漏诊。来自视网膜周边的弥漫性浸润性肿瘤可累及虹膜和睫状体,并产生类似于虹膜睫状体炎的症状。沿视网膜后平面扩张,伴有视网膜血管扩张,可被误认为视网膜血管瘤病。如果不及时治疗,肿瘤会继续生长,视网膜组织会被完全破坏,肿瘤细胞会堵塞前房,引起继发性青光眼。一般从肿瘤开始发展到眼压升高1年左右;青光眼持续半年左右。眼球后极的小肿瘤可引起斜视;虹膜血管破裂会导致前房积血。如果肿瘤沿着视神经或视神经鞘生长,可以扩散到大脑。比如巩膜导水管蔓延到眼眶,充满眼眶,导致眼球突出,或者形成溃烂的巨块从眼睑突出。在少数情况下,眼内炎或全眼球炎可由肿瘤坏死引起。在晚期,这些病例转移到肝脏或骨骼。5%的患儿合并其他畸形,如13号染色体长臂缺失综合征,表现为小头畸形、鼻额骨宽而突出、眼睛小、眼
徐艳娟
发布时间:2023-01-25
 
小儿嗜铬细胞瘤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临床症状是由于血液循环中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过多引起的。由于两种激素的分泌不同,每个病例的临床表现也不同。高血压是本病的特征,可高达21.3 ~ 26.7/14.7 ~ 112.0 kPa(160 ~ 200/110 ~ 90 mmHg)。其中90%以上为持续性高血压,少数为阵发性高血压(成人50%为阵发性),部分为阵发性高血压。开始时发作不频繁,但逐渐增多,有的由阵发性转为持续性。发作时伴有头痛、心悸、出汗、脸色苍白、恶心、呕吐和腹痛。发作之间完全可以缓解。有时高血压的发作是由侧卧或弯腰,或按压腹部或肾区等一些体位引起的。但患儿常因头痛、视力障碍、惊厥或精神病等神经系统症状住院,有时误诊为脑肿瘤。此外,还有消瘦、多饮、多尿等症状。大量出汗可引起多饮多尿,儿茶酚胺可抑制抗利尿激素。持续的高血压引起心脏肥大,尤其是左心室肥大,从而导致高血压性心脏病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眼底可出现水肿、出血和动脉痉挛。儿童可能有高血糖、糖尿病和糖耐量曲线异常。基础代谢率趋于增加。代谢异常更为明显,尤其是那些主要分泌肾上腺素的肿瘤。
吴春波
发布时间:2023-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