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说到拔罐,大家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拔罐。拔罐器用大镊子夹住一个酒精棉球,点燃,在玻璃拔罐里转一圈,直接扣在身上。
拔罐疗法,古代称为“羊角法”,利用动物的角来吸拉。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已经有了用牛角法治病的描述:“大者如枣,小者如核,故只能用小牛角,如哪个(煮)两斗米,但张角”。也就是说,中国在公元168年左右就有了拔火罐,确实历史悠久。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也改进了拔罐的材料。隋唐时期,拔罐工具有了突破性的改进,经过切割加工的竹罐开始代替动物的角。竹壶来源广泛,价廉易得,大大有助于这种疗法的推广;同时,竹锅质地轻,吸力和拉力强,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治疗效果。在隋唐医书中,王导的《台外秘笈》是最重要的一部。如果说隋唐时期是兽角和竹壶交替使用的话,那么宋金元时期竹壶已经完全取代了兽角。到了清代,拔罐法得到了更大的发展。首先是拔罐工具的创新。竹罐虽然便宜易得,但吸力差,长时间放置干燥后容易开裂漏气。因此,到了清代,出现了用粘土制成的陶罐。拔罐时,将纸片点燃,放入陶罐中,将陶罐扣在身上,正式提出“拔罐”一词。但是这些拔罐方法都是不透明的,很难观察到拔罐时的皮肤反应。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用耐热玻璃制作了一种玻璃罐,形状为球形,下端开口,口小肚大,根据罐口直径和空腔大小可分为不同类型。
优点是质地透明,便于观察拔罐部位皮肤充血、淤血的程度,从而掌握拔罐时间。
缺点:导热快,容易烫伤,玻璃罐容易破碎。
还有一种真空拔罐装置,是用有机玻璃或透明工程树脂材料制成的。利用罐顶的活塞控制空气的排空,利用机械排空原理在罐体内形成负压,使罐体吸附在选定部位。
优点是不用火、不用电,消除了不安全隐患,不会烫伤皮肤;操作简单,可广泛用于个人和家庭的自我保健和保健,是目前流行的一种新型拔罐器。
缺点:没有拔罐的温热刺激效果。
真空拔罐器很好用,哪里不舒服就用哪里。效果不比拔一次花几十块钱的拔火罐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