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提问

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任冬梅
3558
所有文章
59
查看次数
1
昨日次数
知识库 肾癌病理分级分类是怎样的
肾癌病理分级分类是怎样的
发布时间:2023-01-22
浏览:2
手机查看

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随着大量基础和临床研究的开展,对肾细胞癌的认识不断加深。2004年,世卫组织根据肾细胞癌组织形态学、免疫表型、遗传特征的最新研究进展,对肾细胞癌的组织病理学进行了分类,并收集了流行病学特征、临床和影像学情况、体细胞遗传学和预后等相关资料。

1例透明细胞癌

肾透明细胞癌的高发年龄为50-70岁,男女比例约为2∶1。无症状肾癌占33%~50%。临床表现为血尿和腰痛,10%~40%的患者出现副肿瘤综合征。CT增强扫描的特点是“快进快退”。

透明细胞癌约占肾细胞癌的60%~85%。散发性肾透明细胞癌多为单侧单发病灶,2%~5%的患者同时或先后出现双侧或单侧多中心病灶,而遗传性肾透明细胞癌多为双侧多发病灶。肾透明细胞癌大体标本的切片大部分是实性的,并且是黄色的,因为癌细胞含有脂质。坏死和出血在肿瘤中很常见。10%~25%的透明细胞癌组织有囊性变,10%~20%的癌组织有点状或斑片状钙化,使切片色彩丰富。显微镜下,癌细胞胞浆透明、空洞,形成致密腺泡和管状、囊状结构,肿瘤内有细密的血管网。过去使用的“肾颗粒细胞癌”现在被归类为高级别肾透明细胞癌。囊性变患者的预后优于实性透明细胞癌患者。2%~5%的透明细胞癌组织含有肉瘤样结构,提示预后不良。

乳头状肾细胞癌2

乳头状肾细胞癌在美国被称为变色性肾细胞癌,其发病年龄、男女发病比例、症状和体征与肾透明细胞癌相似。常见于长期血液透析和获得性肾囊性疾病患者。一般来说,乳头状肾细胞癌在影像学上没有特殊性,但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肿瘤在增强CT扫描中表现为缺血供体,肿瘤的强化不如典型透明细胞癌明显。

乳头状细胞癌约占肾细胞癌的7%~14%。双肾受累和多灶性病变较为常见,有文献报道其中近40%为多灶性病变。多数肿瘤呈灰粉色,出血、坏死、囊性变常见,质地柔软,呈颗粒状,部分区域呈沙状。显微镜下表现为乳头状或管状乳头状结构,乳头核心可见泡沫巨噬细胞和胆固醇结晶。可分为ⅰ型:肿瘤细胞小,胞浆稀少,细胞排列成单层。ⅱ型:肿瘤细胞胞浆丰富嗜酸性,细胞核高度分级,细胞核呈假多层排列。肾细胞癌ⅰ型多灶性病变比ⅱ型多见。早期研究结果表明,乳头状肾细胞癌的预后优于透明细胞癌,其中ⅰ型患者优于ⅱ型患者。然而,也有报道称,高级别和晚期乳头状肾细胞癌的预后较差。

3嫌色细胞癌

嫌色细胞肾细胞癌平均年龄60岁,男女发病率大致相当,无特殊症状和体征。CT显示肿瘤常较大,肿瘤强化不明显,内部密度均匀,无坏死或钙化。

嫌色细胞癌约占肾细胞癌的4%~10%。肿瘤多为单发实性肿瘤,无包膜,边界清楚。切片呈褐色,质地均匀,坏死,但出血灶少见。显微镜下,癌细胞体积大,染色浅,细胞膜透明,胞质呈颗粒状,核周围有晕圈。Cindolo等[15]总结了文献报道的523例肾嫌色细胞癌的临床资料,pT2期以下病例比例占53%~95%。5年生存率为78%~100%,死亡率低于10%。然而,Renshaw等人[16]报道,25例嫌色细胞癌中有7例为高分级,最终发生了远处转移。

4房囊性肾细胞癌

多房囊性肾细胞癌男女发病率为3∶1。b超、CT、MRI均可显示多房囊性肿块,间隔不均匀增厚,约20%囊壁或间隔钙化,动脉期肿瘤囊壁及间隔强化。

多房囊性肾细胞癌是罕见的。肿瘤组织边界清楚,囊腔大小不一,充满浆液性或血性液体。肿瘤最大直径可达10cm以上,甚至完全由囊腔组成。显微镜下,肿瘤呈多房囊性,囊壁衬有透明的癌细胞。在囊肿之间的空间中也有聚集的透明癌细胞。多房囊性肾细胞癌发展缓慢,预后良好。

5.肾髓质癌

肾髓质癌(RCC)常见于患有镰状细胞性血液病的年轻人。发病年龄10~40岁,平均22岁。男女发病率为2∶1。临床和影像学表现与贝里尼集合管癌相似。

肾髓质癌的起源尚不清楚。常发生于肾脏中央部,切面实性,灰白色,边界不清,坏死。镜下肿瘤分化差,呈片状,肿瘤细胞呈腺样囊性结构排列。肿瘤内可见较多的中性粒细胞和镰状红细胞。总结文献报道的17例肾髓质癌,好发于颈部或脑转移。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举报
取 消 确 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