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本组疾病在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少见,也是肾病综合征中为数不多的增生性肾炎。各种病理类型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这种病的临床表现无论是什么综合征,几乎都同时有蛋白尿和血尿。蛋白尿是非选择性的,血尿在显微镜下常为持续性血尿。10% ~ 20%的患者在呼吸道感染后常出现阵发性肉眼血尿,为肾小球性血尿,伴有严重多样的尿红细胞畸形。超过1/3的患者伴有高血压,一般较轻,但部分病例,尤其是ⅱ型患者,可出现重度高血压,大剂量激素治疗也可能诱发高血压危象。至少一半的患者患有急性或慢性肾功能不全,并且在发病早期肾功能不全往往预示着预后不良。患者发病后常出现严重的阳性细胞色素沉着性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气短乏力,贫血程度与肾功能不全程度不成正比。其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红细胞表面补体激活有关,也可能是由于毛细血管的病理改变导致红细胞寿命缩短。
在这种疾病发作时,至少1/2的患者表现出肾病综合征;约1/4的患者出现无症状血尿和蛋白尿。另有1/4 ~ 1/3的患者表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伴有红细胞和红细胞管型尿、高血压和肾功能不全。大约一半的患者有前驱呼吸道感染史,40%的患者在发病前有抗“O”滴度升高和链球菌感染的其他证据。部分患者可出现部分脂质营养不良(Barraquar-Simmons病),尤其是II型疾病,甚至可在肾脏疾病临床表现之前出现。有些病人可以表现出X连锁遗传。先天性补体缺乏症和a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也易发生于该病的ⅰ型。在肾病综合征中,可能出现肾静脉血栓形成。虽然这种疾病的发展具有高度的个体差异,但这种疾病一般表现为缓慢的进行性进展。由于该病ⅰ型和ⅱ型的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病理学改变不同,是两种类型的形式,目前临床上一般认为代表不同的疾病。临床上ⅱ型更易出现肾炎体征,新月体肾炎和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生率高,而ⅰ型则更多肾病特征,常伴有前驱感染和贫血。ⅱ型患者常有持续性低补体血清,且发病年龄较轻。几乎所有的病人都在20岁以下,尽管也有例外。另外,ⅱ型更容易在肾移植后复发。
ⅲ型少见,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10-20岁为高峰,40岁少见。男女发病率差不多。该型临床表现描述较少,与I型长期临床变化基本相似,根据Strife的描述,ⅲ型C3水平下降,但无C3肾炎因素。非肾性蛋白尿的预后优于肾病综合征。这类终末期肾病个体差异较大,在长期病程中,部分患者病情可相对稳定甚至逐渐好转。
本病的诊断主要依据病理检查结果。电镜和免疫荧光检查可区分ⅰ型和ⅱ型。持续的低复合血症、持续的非选择性蛋白尿(或肾病综合征)伴有严重多样的红细胞尿常规异常,以及与肾功能下降不成比例的贫血,常提示本病的发生。肾炎因子C3和血液补体C3的同时降低通常表明疾病活动性。低氧血症也可见于其他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如活动性肝病、白血病、转移性肿瘤和免疫球蛋白。因为它的首要特征,所以不难区分。
由于MPGN常在上呼吸道感染后急性起病,表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甚至约半数患者有抗“O”型链球菌感染的阳性证据,故应与链球菌感染后的肾小球肾炎相鉴别。后者常出现肉眼血尿,而血液补体水平往往在2个月内恢复正常。在这种疾病发病后的第一年肉眼血尿是罕见的,但应怀疑持续的低补体病。另外,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常表现为毛细血管增生性肾小球肾炎,通过病理检查很容易区分。
在ⅳ型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补体尤其是C3常降低。病理检查有时显示膜结构长入基底膜和内皮形成缝隙。病变涉及范围广,免疫复合物可沉积于肾小球各部位,与本病ⅰ型有些混淆。但需要注意的是,C1q的阳性程度结合其他临床表现、免疫荧光检查、血清免疫学检查是可以区分的。
ⅰ型病理检查可见明显的系膜区扩张,可表现为结节性硬化,类似于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或轻链沉积病的光镜改变,但免疫荧光和电镜结果很容易将此病与其他疾病区分开来。当然,结合临床表现,血液生化和血清免疫学更容易区分。
应与其他继发性系膜毛细血管性肾炎相鉴别。如乙型肝炎相关肾炎,可根据病毒血清学和肾组织中的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标记物进行鉴别。冷球蛋白血症的临床和病理特征与本病相似,但少见,前者有相应的全身表现。病理特征包括肾血管炎和透明血栓形成,提示继发性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