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提问

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范书英
3566
所有文章
1
查看次数
1
昨日次数
知识库 纵隔副神经节起源的肿瘤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纵隔副神经节起源的肿瘤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发布时间:2023-01-25
浏览:5
手机查看

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一)疾病的原因

副神经节肿瘤起源于副交感神经节,简称“副交感神经节”。副神经节是相对于交感干内的神经节而言的,多位于交感干旁,偶尔可见于内脏等较远的部位。根据其主细胞对铬盐的反应,副神经节瘤分为嗜铬细胞和非嗜铬细胞,因此副神经节瘤也分为嗜铬细胞和非嗜铬细胞。嗜铬细胞瘤主要以肾上腺髓质为代表,是一种俗称嗜铬细胞瘤的肿瘤。然而,非嗜铬性副神经节瘤的肿瘤通常被称为“副神经节瘤”。在文献中,它也被称为“非嗜铬性副神经节瘤”和化学感受器瘤。

纵膈腔嗜铬细胞瘤很少见,占所有纵膈腔肿瘤不到1%,占所有嗜铬细胞瘤不到2%。虽然大多数发生在前纵隔,但它们起源于主动脉上的岛状组织或主动脉、肺动脉、心房和心包的副神经节。心脏副神经节瘤多发生于左心房、左心室和左房室沟,也可发生于右心房和右心室。其他来自主动脉的交感神经节和副神经节,多位于沿肋沟的后纵隔。肿瘤大小不等,直径从1~2厘米到25厘米不等。大部分是良性的,只有10%左右是恶性的。手术标本一般为5 ~ 6 cm。只有大约14%可以在临床上触摸到。肿瘤的大小不一定与症状的严重程度成正比。有时候,较小的有明显的症状,而较大的则保持“生理安静”,这只是尸检时的偶然发现。大多数肿瘤呈球形、椭圆形或轻度分叶状。小尺寸无明显包膜,大尺寸有完整包膜。大多数肿瘤是实性的。新鲜标本切片呈灰红色,病灶区常见出血、坏死和囊性变。在福尔马林溶液中(或暴露在空气中),逐渐变成褐色。当暴露在铬盐溶液中时,颜色立即变暗。在阳光下,儿茶酚胺的氧化过程大大加快。

嗜铬细胞瘤可同时或先后伴有其他APUD肿瘤,如甲状腺恶性C细胞瘤(“髓样癌”)、垂体腺瘤、甲状旁腺腺瘤、胰岛细胞瘤、类癌和神经纤维瘤病等。,并成为内分泌腺瘤病的组成成分之一。

非嗜铬性副神经节瘤(“副神经节瘤”,“他感作用”)这种肿瘤比较少见。张勋等(1994)报道,同期纵隔肿瘤0.52% ~ 4.3%;张鹤林(1995)报道为10.74%,可能与医院治疗范围有关。可见于中纵隔和后纵隔的椎旁沟,后者更常见。大部分是良性的,只有10%左右是恶性的。副神经节肿瘤多为“无功能性”,但偶有功能性活动。神经分泌产物主要是去甲肾上腺素。可能还有肾上腺素的痕迹。临床上可出现嗜铬细胞瘤的典型症状,按摩肿瘤可使血压升高。无功能性副神经节瘤电镜和细胞化学方法可显示神经分泌颗粒,生化测定可准确定量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含量(最高可达24.5g/g肿瘤组织)。含量达到1.5 mg/g时可出现典型的嗜铬细胞瘤症状。

大多数嗜铬细胞瘤在生长特性上是良性的。但由于肿瘤细胞经常分泌大量儿茶酚胺,患者可死于高血压及其并发症。但不能因为有杀伤力就称之为恶性。至于嗜铬细胞瘤的良恶性,和其他内分泌腺肿瘤一样,不能单纯通过肿瘤细胞的形态来区分。一类是其肿瘤细胞具有明显的异型性,呈梭形、奇异、深染或巨多核肿瘤细胞,伴有较多的核分裂像,但其生物学行为既无浸润也无转移。反之,偶尔形态分化良好,但转移却意外发生。或者肿瘤细胞有局部浸润(侵犯包膜或血管),但无转移发生。转移主要发生在肺、骨、淋巴结和脑。转移有时会在原发病灶切除多年后出现。偶尔也有原发灶隐匿,转移灶先出现症状的情况(如颅内转移)。

(2)发病机理

病理表现:

1.嗜铬细胞瘤细胞在很大程度上与其来源组织相似。小而无包膜且分化良好的嗜铬细胞瘤有时很难与髓质增生相鉴别。肿瘤细胞通常呈不规则多角形,比正常细胞稍大,富含细胞质,呈颗粒状,有时为空,界限不清。细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常略偏,核质可松散,但深染也不少见。有时可见核仁较粗,肿瘤细胞和细胞核可能有一定程度的异型性,有丝分裂偶见。肿瘤细胞可以是分散的,它们可以排列成假腺泡状、束状、小梁状或片状。仅含少量细结缔组织间质,血管丰富,常扩张至血窦。肿瘤之间有一些小圆细胞,有些可能是未成熟的嗜铬细胞瘤或交感神经原细胞,有些可能是淋巴细胞。有时肿瘤细胞可以进一步分化为更成熟的小菌落神经节细胞,这可能伴随着神经纤维和神经鞘细胞的增殖(图1)。

偶尔,部分肿瘤表现为节细胞神经瘤、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或神经母细胞瘤。也可能伴有肾上腺皮质腺瘤。

2.非嗜铬细胞性副神经节瘤是一种椭圆形、略呈分叶状、表面光滑的弹性肿块,常紧贴大血管壁。包膜往往不完整,尤其是颈动脉体副神经节瘤。后者往往有局部浸润。切面呈灰红色至棕红色,血管丰富,有时似血管瘤,光镜下可见内分泌腺肿瘤影像。它由排列成巢状的上皮样主细胞组成,由丰富扩张的血窦状纤维血管间质分隔。巢周围可能有支持细胞(图2),但神经纤维往往很难看到。

主要有两种细胞:亮细胞和暗细胞。亮细胞在数量上是多边形的。细胞质丰富、透明,含有嗜铬细胞微粒。浸银法可显示针尖大小、基底膜网(主细胞巢的血管)、小核或卵圆形的嗜铬细胞颗粒。细胞核是透明的。核仁清晰。深色细胞体积小,细胞质深染,细胞核也深染,核仁不明显,有丝分裂少见。

电镜下,亮细胞含有较多的神经分泌颗粒。该薄膜具有明显的边界和高电子密度的核心。深色细胞仅在部分细胞中含有少量颗粒,后者较大且不规则。不同部位的副神经节瘤在超微结构上难以区分。

就像很多内分泌腺肿瘤一样,恶性肿瘤很难单纯通过微观形态特征来识别。肿瘤细胞的异型性不一定是恶性肿瘤的标志。在瘤巢中央发现的许多坏死和有丝分裂像,血管和包膜的浸润,有助于推测它可能是恶性的。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举报
取 消 确 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