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目前胃癌的具体病因尚不明确,但有几种倾向性的病因,如慢性饮食不良的人群,或吸烟、酗酒的人群,是重点高危人群。当然,和大多数癌症疾病一样,它们都有遗传特征。介绍了以下原因:
(1)饮食
胃癌的发生与饮食有很大关系。食用过多的盐、熏制或腌制的肉类、泡菜和辣椒可能会增加患胃癌的风险。食物中含有的硝酸盐可转化为亚硝酸盐和亚硝基化合物,后两者可在实验动物体内产生胃癌。多吃蔬菜和水果可以明显降低患胃癌的风险,尤其是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胡萝卜素、叶酸等抗氧化剂的生食。因为绿茶中含有大量的苯酚,有研究认为可以降低胃癌的发病率,但至今没有达成共识。
对移民及其后代胃癌发病率的观察是饮食对胃癌发病率影响的有力证据。发现移民后代胃癌发病率逐渐趋向于移民的发病率,有力支持了环境因素在发病中起主要作用。一项研究表明,移居到胃癌发病率较低的西方地区的日本人,其胃癌发病率介于西方人和日本本土人之间。如果他们的后代继续吃日式饮食,那么他们仍然保持胃癌的高发病率;如果吃西餐,发病率会降低。一项对移民美国10年的波兰人的调查发现,他们的胃癌发病率下降到美国和波兰之间。这些研究表明,早期生活中的环境因素在胃癌风险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2)幽门螺杆菌感染
有报道称,感染幽门螺杆菌10年以上的患者,约有5%会发展为胃癌。然而,幽门螺杆菌导致胃癌发病率增加的确切机制仍不清楚,这似乎与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率增加有关,慢性萎缩性胃炎可引起低酸性环境。也可能与组织化生、化生有关。由于世界上许多地方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超过50%,很明显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不是胃癌发生的充分条件。许多因素可能与幽门螺杆菌相互作用,促进胃癌的发生,包括吸烟、感染时的年龄、性别、饮食等。幽门螺杆菌的亚类也是一个因素。有研究认为cagA株产毒能力更强,引起更多的胃部炎症,与胃癌的发生有很强的相关性。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主要与曾轶可的胃体和腺癌有关,感染者的发病率约增加一倍。然而,贲门癌或食管胃结合部癌似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不大。
(3)慢性胃病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胃癌的发生呈正相关,发生肠化生的部位也与胃癌的易发部位一致。Correa曾提出慢性萎缩性胃炎向肠化生,再向化生演变过程的理论。
残胃癌术后10年后发生残胃癌的概率明显增加,尤其是Billroth式吻合术后,可能与该手术引起的胆汁反流增加有关。
胃溃疡良性恶变是一个曾经被重视的问题,但根据目前的观察,似乎胃溃疡恶变的几率并不高。胃溃疡本身并不是癌前病变,溃疡周围的黏膜似乎更容易发生肠化生。
(4)其他因素。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胃癌和胃窦癌的发病率下降,而食管远端腺癌的发病率上升。根据美国的数据,从1976年到1987年,近端胃癌的发病率每年增加3.6%到5.6%。从1984年到1987年,贲门癌约占胃癌的47%。欧洲也有类似报道。近端胃癌的预后比远端胃癌差,病因似乎也不同。胃的病变与下胃酸分泌和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而贲门的病变似乎与这些因素关系不大。食管胃结合部的癌症发病率似乎是多因素的。肥胖和过量饮酒似乎与该部位癌症发病率增加有关。胃食管反流病可能是另一个危险因素,吸烟似乎与此有关。相反,在使用阿司匹林和其他非甾体抗炎药的人群中,这种肿瘤的发生率较低,提示炎症反应可能与其发病机制有关。
胃癌除了以上原因,还有其他方面,比如高发地区,主要在山东、甘肃、上海等地。这方面主要指的是水源,这是不可避免的情况。建议做好预防措施,比如加强对肠胃的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