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患者常有消化道出血,表现为大便隐血试验阳性。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诊断的基础。
1.x线钡餐检查上消化道钡餐可发现直径大于2cm的肿瘤,边缘清楚,圆形或椭圆形充盈缺损。钡餐可以提示肿块位于黏膜下,但不能区分脂肪瘤和其他黏膜下病变。脂肪瘤的特点是肿瘤受压时会改变形状,但只有较大的肿瘤才能表现出来。除了胃粘膜下肿瘤的共同特征之外,胃脂肪瘤由于其低密度和柔软性而具有其独特的特征:
(1)肿块引起的缺损区域更透明,对比度更鲜明。
(2)变形:脂肪瘤质软,受压时缺损阴影的大小和形状可能发生变化,甚至在充盈期出现。当顶肌层收缩时,也能挤压肿瘤。收缩期很小,趋于椭圆形,而舒张期变大变圆(图1)。
(3)移位:位于幽门前部的脂肪瘤充盈缺损影更容易随着蠕动通过幽门管移入十二指肠球部底部,出现“脱垂征”。幽门管也变宽(图2)。
2.腹部CT检查不仅可以了解肿瘤在壁内的生长情况,还可以测量其CT值,了解肿瘤的组织结构,达到明确诊断的目的。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能区分脂肪和其他组织。报告了几例经CT证实的病例。
3.内镜诊断内镜是一种较准确的诊断方法,阳性率高,但应与胃外肿块压迫相鉴别。在显微镜下,有一个柔软的肿块,表面光滑,黄色或橙色。肿瘤表面黏膜弹性差,经活检钳牵拉后不易回缩,形成帐篷征。当推动肿瘤时,它形成一个压力标记,如海绵状。常规活检无法到达黏膜下肿瘤,电凝深层活检可以得到肿瘤组织。有时肿瘤表面可见溃疡。当隆起物覆盖正常黏膜,形成溃疡时,需要与癌症相鉴别。小于2cm的多为异位胰腺、类癌或肌源性肿瘤,脂肪瘤少见。当大于2cm的肿瘤活检难以定性时,齐藤李炎等人采用Nd-YAG激光或乙醇造成溃疡,然后在溃疡深部取活检。即便如此,仍有漏诊或误诊的病例,因此常规使用超声内镜是必要的。
4.内镜超声可以发现黏膜下弥漫性高回声肿块,也有助于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