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提问

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侯杰
3511
所有文章
26
查看次数
1
昨日次数
知识库 肝硬化腹水形成机制
肝硬化腹水形成机制
发布时间:2023-01-18
浏览:11
手机查看

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肝硬化腹水是失代偿期肝硬化最突出的临床表现之一。正常人腹腔内有少量游离液,约50mL,起到维持器官间润滑的作用。当腹腔内游离液超过200mL时,称为腹水。腹水的形成是慢性肝病自然病程的重要标志,提示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预后差。大约50%的代偿性肝硬化患者在十年内发展为腹水形成。腹水患者死亡率明显上升,约15%的腹水患者在一年内死亡,44%的腹水患者在两年内死亡。同时,腹水形成后,肝硬化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5年生存率降至50%。

1、

目前,肝硬化腹水的形成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腹水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主要涉及肝、肾、血流动力学和神经激素因素。充盈不足理论:肝结节的纤维化和再生导致肝静脉流出道阻塞,肝窦压力升高,是腹水形成的初始因素。他增加门静脉阻力,同时导致肝内和全身静水压力增加。门静脉毛细血管静水压力的增加和/或血浆胶体渗透压的降低导致毛细血管床的初始平衡被打破,血管中的液体溢出进入腹腔。

2、

泛滥学说认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腹水形成前,腹腔内存在钠水潴留、血容量增加、淋巴流量增加、充盈过度和“泛滥”。肝硬化门脉高压时,由于肝功能改变,肝内窦压增高,神经体液因素引起肾钠潴留,然后发生血容量扩张,最后形成腹水。

3、

根据外周动脉扩张理论,肝硬化时首先出现钠水潴留,然后出现腹水。门脉高压是起始因素,引起脾动脉血管扩张,导致脾动脉循环充盈不足。感觉动脉血流量减少的动脉受体刺激交感神经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和抗利尿激素,引起水和钠潴留。

对肝硬化腹水形成机制的研究很多,更有利于腹水的诊断和治疗。但是,预后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肝移植。但我国肝源仍存在诸多问题,仍需对腹水形成机制进行更细致的研究,指导临床治疗,最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5年生存率。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举报
取 消 确 定
相关推荐
肝硬化腹水的形成机制
形成腹水的原因比较多,首先,来自于门静脉高压,长期的慢性肝病,持续的肝脏损伤,形成肝脏纤维化,会对门静脉高压产生一定的影响性,也是导致腹水最常见的原因。其次,来自于低蛋白血症,由于肝硬化形成以后,会对肝脏的多项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常见的合成功能,由于白蛋白合成不足,低蛋白血症,可以造成胶体渗透压降低,引起腹水。肝硬化腹水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根据病程的不同,可以分为代偿期肝硬化以及失代偿期肝硬化,尤其是失代偿期肝硬化,会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其中腹水在肝硬化失代偿期比较常见。腹水形成的原因比较多,应该及早的诊断,正规的治疗。
王翠玲
发布时间:2024-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