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提问

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何峰
3582
所有文章
51
查看次数
1
昨日次数
知识库 太田痣的发病机制有哪些?
太田痣的发病机制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3-01-13
浏览:7
手机查看

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太田痣是我们生活中比较陌生的疾病,一般是由遗传引起的。当发现太田痣时,要更加重视,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这种病患者比较多,不会对我们造成太大的伤害,但是也要注意预防。我们先来看看太田痣的发病机制。

太田痣-发病机理

太田痣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但也有学者持不同意见。太田痣病变多分布于三叉神经第一、二分支,伊藤痣分布于锁骨上神经后支和臂外侧神经支配区。根据神经分布特点,推测黑素细胞可能来自局部神经组织。

太田痣-临床表现

太田痣和伊藤痣常见于有色人种,如东方人和黑人。女性更常见。皮损为淡青色、灰蓝色、棕青色至蓝黑色或棕黄色斑块或斑点。斑块的中心是黑暗的,边缘逐渐消失。偶尔,色素斑块的某些区域可隆起,甚至有小米至绿豆大小的小结节。斑点呈簇状分布,密度不同,或者斑块在中心,斑点在边缘。皮损颜色因日晒、疲劳、月经期、怀孕而加重。有些青春期会加深和扩大。本病最常见的受累部位为眶周、颞、额、颧、鼻翼,相当于三叉神经第一、二分支的分布。单侧分布,偶见双侧(约10%),约2/3患者同侧巩膜有蓝色染色,结膜、角膜、虹膜、眼底、视乳头、视神经、球后脂肪、眶周骨膜也可受累。头皮、耳颈部、躯干、上下肢等。也可累及大面积皮损的患者。口腔和鼻咽粘膜也可受累。

伊藤痣属于太田痣的范畴。除部位不同外,两种痣的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完全相同,主要分布在一侧肩颈部锁骨上区的锁骨上神经和臂外侧神经支配的区域。部分病例可伴有同侧或双侧太田痣。

太田痣-诊断和鉴别诊断

根据色素的颜色、分布和眼部受累情况,可以做出诊断。需要与蒙古斑、蓝痣相区别。

蒙古斑是天生的,可以自然消退。并且不影响眼睛和粘膜。大象真皮内黑素细胞数量少,位置深。

蓝痣是一种蓝黑色的丘疹或小结节,通常发生在手背、足背、面部和臀部。黑素细胞聚集在组织图像中。

太田痣-禁忌症

1.孕妇;

2.皮肤感光的人;

3.糖尿病患者;

4.怀疑患有皮肤癌的人;

5.疤痕体质者。

太田痣的发病机理我们都很清楚。在生活中,我们要对这种疾病做好预防,防止太田痣发生在我们身上,及时发现疾病,及时治疗,才不会对我们造成更大的伤害。希望大家能注意身体,祝大家早日康复!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举报
取 消 确 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