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常规检查没有特别的发现,至少不能用来诊断胰腺癌。血、尿、粪常规检查可能为阴性,贫血、糖尿病、大便潜血阳性或未消化脂肪、肌纤维也可能出现。胰管阻塞初期血、尿淀粉酶指标可能升高,但后期胰管长期阻塞导致胰腺组织萎缩,淀粉酶可恢复到正常范围,对胰腺癌的诊断没有帮助。30%的患者血脂肪酶可升高。肝功能检查,转氨酶可超过500U,但在血清胆红素升高过程中,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反向波动。40%的患者血糖升高,这是胰岛细胞破坏的结果,而57.4%的患者糖耐量试验异常,被认为对胰腺癌的诊断有参考价值。肠液中胰酶减少有时可在十二指肠引流物中发现,但同样可在慢性胰腺炎患者中发现。如果在引流液中发现血液和癌细胞,对癌症尤其是壶腹癌的诊断有很大帮助。
随着杂交瘤技术的发展,针对肿瘤相关物质的单克隆抗体日益增多,其在肿瘤体外诊断中的价值已受到重视。与胰腺癌相关的肿瘤标志物包括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9-9、CA242、CA125、CA50)、胰腺肿瘤胎儿抗原(POA)、胰腺癌相关抗原(PCAA、Span-1)、胰腺特异性抗原(PaA)和K-ras基因等。常用的临床指标有CA19-9、CA50、CA19-9和CA19-9。虽然各种标志物对胰腺癌有一定的阳性率,但特异性不高,只能用于临床参考。
1.CA19-9可在正常胰腺和胆管细胞、胃、结肠和唾液腺上皮细胞中表达。血清正常值小于37U/ml。是单克隆抗体116NS19-9识别的抗原成分,即唾液酸化的Lewis a血型抗原(唾液酰-岩藻糖基-乳酸-四糖)。它是迄今为止报道的胰腺癌最敏感的标志物,是临床上最具诊断价值和应用价值的肿瘤相关抗原。它的血清正常值。
CA19-9在胰腺癌早期或肿瘤较小时可以正常。在胆管癌(67%)、肝细胞癌(49%)、胃癌(41%)、结肠癌(34%)、食管癌(22%)甚至胃肠道外的其他恶性肿瘤(肺癌和乳腺癌)中,CA19-9水平也可升高。假阳性可见于肝硬化(60%)、暴发性肝衰竭(57%)、急性胰腺炎(100%)和慢性胰腺炎(10%)。认为CA19-9可能由肝脏代谢,经胆汁排泄,所以在肝功能不全、肝外胆管阻塞时也会升高。另一方面,由于CA19-9是Lewis a血型抗原的一部分,部分患者由于遗传原因(约占人群的5% ~ 10%)缺乏Lewis基因,即使发生胰腺癌也无法合成CA19-9,导致假阴性。目前主要用CA19-9筛查胰腺癌,CA19-9阳性者可通过CT和ERCP确诊。
2.CA242也是一种肿瘤相关的糖链抗原。虽然其抗原决定簇尚未完全阐明,但一般认为它与CA19-9和CA50的抗原表型有关,但不完全相同。血清CA242升高主要见于胰腺癌,其敏感性与CA19-9相似或略低。Kawa等系统比较了CA242和CA19-9对消化系统良恶性疾病的诊断意义,发现如果以CA242大于30U/ml和CA19-9大于37U/ml作为诊断标准,两者对胰腺癌的敏感性分别为79%和82%。除结肠癌外,CA19-9的阳性率在其他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最高,尤其是肝癌的CA19-9阳性率高达35%,而CA242的阳性率仅为7%。它们之间有着显著的区别。在慢性胰腺炎、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良性梗阻性黄疸中,CA242的阳性率也低于CA19-9,且含量很少超过100U/ml。尤其对于良性梗阻性黄疸,两者的阳性率差异非常显著。提示CA242水平几乎不受胆汁淤积的影响。哈格伦德等进一步证明,良性疾病引起的高胆红素血症,其血清CA19-9平均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胆红素水平(P < 0.05),但在CA242中未发现(P=0.09)。可见CA242对胰腺癌的特异性高于CA19-9。根据TMN肿瘤分期,ⅰ期胰腺癌患者CA242和CA19-9的阳性率分别为41%和47%,具有一定的早期诊断价值。与CA19-9一样,CA242也受Lewis血型系统的影响。
总之,CA242诊断胰腺癌的特异性,尤其是鉴别良性梗阻性黄疸的特异性,优于CA19-9,但敏感性无明显差异。CA242可以用作与CA19-9相当的另一种有价值的胰腺癌标志物。
3.CA50事实上,识别CA50的单克隆抗体和识别CA242的C242单克隆抗体都来自同一癌细胞系CoLo205,但它们识别的抗原决定簇并不完全相同。CA50的一些抗原决定簇与CA19-9的相同,它也含有唾液酸化的Lewis a血型抗原(唾液糖基-岩藻糖基-乳酸)。但除此之外,CA50还含有至少另一种碳水化合物,它能与CA50单克隆抗体反应。CA50对胰腺癌的敏感性接近CA242。而肝硬化、良性梗阻性黄疸和胰腺炎患者血清CA50水平明显高于CA242。CA50和CA242呈高度正相关,联合检测CA50和CA242不能提高诊断的敏感性。
4.TAG72(CA72-4) TAG72是Johnson等利用抗人乳腺癌肝转移IgG单克隆抗体B72-3,从裸鼠移植的人结肠粘液腺癌细胞系(LS-174T)形成的移植瘤中提取的抗原成分。它是一种不同于CEA的新的肿瘤相关抗原,属于糖蛋白。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超过80%的人腺癌可以在其细胞膜上检测到TAG72,而非上皮性恶性肿瘤和良性增生性病变没有该抗原的表达。因此,理论上它比一些也在正常组织中表达的糖链抗原更具特异性,如CA125(在胸膜和腹膜间皮中发现)、CA50和CA19-9(在正常胰腺和胆管上皮中发现)。对于胰腺癌,血清TAG72的敏感性为44.8%(26/58),远低于CA19-9的敏感性(81%) (47/58)。ⅰ期胰腺癌也查不出来。当TAG72大于10U/ml时,大多数肿瘤不能手术切除。TAG72在低分化胰腺癌中的阳性率高于高分化胰腺癌。此外,测量胰腺囊性肿瘤中液态TAG72的水平对于将粘液性囊腺癌与假性囊肿和浆液性囊腺瘤相鉴别是有价值的。如果囊液中TAG72含量≥150U/ml,基本可以诊断为粘液性囊腺癌,敏感性和特异性达到100%。
5.CA125 CA125是抗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细胞单克隆抗体检测到的抗原,属于糖蛋白。后来发现体内所有非粘液性上皮细胞肿瘤,包括子宫内膜、宫颈、卵巢上皮肿瘤,以及胰腺癌、胃癌、结肠癌、肺癌、乳腺癌等组织都含有CA125抗原。CA125在胰腺癌中的阳性率为75.5%(34/45),且与胰腺癌的分期有关:ⅰ期均为阴性,ⅱ期为7%,ⅲ期为70%,ⅳ期为84%。所以对于早期诊断没有意义。约半数孕妇血清CA125可轻度升高。肝炎和肝硬化会出现假阳性。认为肝功能受损时CA125的代谢降低,正常腹膜中CA125的存在,腹水中腹腔抗原的释放可能是肝硬化血清CA125升高的原因。约半数孕妇的血清CA125水平可略有升高。
6.组织多肽抗原(TPA) TPA作为增生组织产生的一种蛋白质,在细胞分裂时释放出来。所以主要反映的是肿瘤增殖率而不是肿瘤负担。对胰腺癌的敏感性低于CA242、CA50甚至CEA,但特异性较高。与CA50和CA242无相关性。Pasanen等通过多变量分析提出CA50和TPA对胰腺癌具有独立的预测价值,两者联合检测可进一步提高诊断敏感性。
7.CEA是一种酸性糖蛋白,具有人类胚胎抗原的特异性决定簇。作为广谱肿瘤指标,其特异性较差,阳性率报道差异较大。消化系统腺癌和非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如乳腺癌、肺癌,CEA可升高。肝转移的发生率更明显。综合文献报道,CEA诊断胰腺癌的敏感性为30% ~ 68%。胰腺癌胰液中CEA水平明显高于胰腺良性疾病,对胰腺癌有诊断价值。但少数报道认为其无诊断价值,缺乏特异性。由于判断标准和选择的病例不同,胰腺癌的敏感性报道也不同,从59%到77%不等。CA242和CA50之间没有相关性。血清CEA大于15U/ml的患者生存期明显缩短,预后较差。但CEA水平与肿瘤大小、扩散和转移有一定关系,肿瘤复发时可升高CEA,对随访监测有一定意义。
8.胰腺癌胚胎抗原(POA)和胰腺相关抗原(PCAA) POA是从胚胎胰腺中提取的糖蛋白。Gelder等还从胰腺癌患者血清中提取了一种POA,并提出POA可作为胰腺癌的特异性标志物。郭等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了28例胰腺癌患者的血清POA。结果表明,19例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 < 0.01)。胰腺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7.8%和88.5%。部分肝癌、胆管癌、肺癌患者血清POA也升高,难以与胰腺癌鉴别。但良性胰腺疾病中POA浓度大多较低。胰头癌POA升高的发生率高于胰体癌。PCAA是从胰腺癌患者腹水中分离的糖蛋白。正常人血清中PCAA含量小于16.2微克/升..测定了152例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清PCAA水平。胰腺癌血清PCAA阳性率为67%(29/43),肺癌为30%(11/36),结肠癌为27%(10/37),乳腺癌为16%(6/36)。组织化学研究表明,PCAA存在于正常人的胃、十二指肠、大肠和肝胆上皮组织中。上述组织中,尤其是含有粘液的癌细胞中,癌的含量特别多。高分化腺癌PCAA阳性率高于低分化腺癌。
9.半乳糖基转移酶同工酶ⅱ(Gal Tⅱ)半乳糖基转移酶主要存在于细胞膜和高尔基体膜上,催化UDP-Gal中的半乳糖基团转移到寡糖链受体上,延长糖链。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血清中Gal T。正常人只有一条酶带,称为Gal T ⅰ,而部分肿瘤患者有一条游动较慢的Gal T ⅱ。它们的分子量、氨基酸组成、糖含量、糖链组成和动力学不同,提示它们可能是受不同基因位点调控的初级同工酶。Gal对胰腺癌的敏感性为67.2% ~ 83.3%,但特异性不强。它也可以在其他肿瘤中呈阳性。此外,Gal T ⅱ阳性的胰腺癌大多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对早期诊断没有价值。
10.其他对胰腺癌有一定诊断价值的标志物还有弹性蛋白酶ⅰ、核糖核酸酶、α1抗胰蛋白酶(α1-AT)和DU-PAN-2抗原。弹性蛋白酶是胰腺腺泡分泌的内肽酶,分解弹性蛋白。可分为弹性蛋白酶ⅰ和弹性蛋白酶ⅱ两个亚型。胰腺癌患者血清弹性蛋白酶ⅰ水平升高,但随肿瘤的部位和范围变化很大。可能与癌阻塞胰管导致弹性蛋白酶释放入血有关。RNA酶在胰腺癌中的含量高于其他肿瘤,因此被认为是胰腺癌特异性的。对血清RNase和胰腺癌组织类型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RNase在有或无肝转移的胰腺血管元癌中显著升高,因此建议将RNase作为胰腺血管元癌的一个相对特异的标志物。DU-PAN-2抗原是由抗粘液性胰腺癌细胞(HPAF)的单克隆抗体检测到的抗原,它是粘蛋白样糖蛋白。免疫组化显示DU-PAN-2抗原在正常胰腺导管上皮、胆囊和部分胃肠组织中呈弱阳性。然而,上述部位的癌组织在染色中呈强阳性。血清DU-PAN-2抗原对胰腺癌的阳性率为71.8%,与CA19-9和CEA无相关性。
1.k-ras基因在胰腺癌中K-ras基因突变的阳性率在80%以上,且主要位于密码子12,在慢性胰腺炎等胰腺良性疾病中少见。因此,k-ras基因第12密码子突变的检测为胰腺癌的诊断提供了可靠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或b超CT引导下细针穿刺,通过ERCP检测胰液和十二指肠液中k-ras基因突变,已用于胰腺癌的诊断。Watanabe等收集纯胰液(PPJ)检测k-ras基因第12密码子突变。26例胰腺癌中有21例(81%)被检出,而32例慢性胰腺炎中仅有2例(6%)为阳性。k-ras基因突变在胰头癌、体癌和尾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9%、86%和80%。k-ras基因突变与胰腺癌的部位无关。Nakamura等在十二指肠灌洗液(DLF)中检测到k-ras基因突变,21例胰腺癌中有19例检测到该突变,阳性率为90.5%,高于纯胰液(70.7%)。为检测k-ras基因突变提供了另一种材料选择。胰管刷检标本中k-ras基因检测对胰腺癌诊断的敏感性高于细胞学。胰腺癌患者的血浆DNA含量显著增加,并含有肿瘤细胞DNA。可直接从外周血浆中提取DNA检测k-ras基因突变。Mulcahy等从21例胰腺癌血浆样本中提取DNA,发现17例(81%)存在k-ras基因第12位密码子突变,与相应胰腺癌组织中k-ras基因突变模式一致。其中4例在临床诊断前5 ~ 14个月检出,而2例慢性胰腺炎和5例正常对照血浆标本未检出k-ras突变。该血浆检测方法简单、无创、可重复,有望为胰腺癌的快速定性诊断提供临床依据。Caldas等检测粪便中k-ras基因突变,11例胰腺癌中有6例为阳性(55%),提示该方法可用于早期胰腺癌的筛查。
目前K-ras基因的临床诊断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经皮细针穿刺活检检测K-ras基因突变;②收集纯胰液检测K-ras基因突变;③收集十二指肠液检测K-ras基因突变;④外周血和血浆中K-ras基因突变的检测;⑤粪便中K-ras基因突变的检测;⑥在⑥ERCP刷样中检测到K-ras基因突变。PCR-RFLP法检测胰腺癌患者血清中K-ras基因突变,突变阳性率为73.7%。胰液中K-ras基因突变率约为70% ~ 80%。然而,在一些良性胰腺疾病(慢性胰腺炎、胰胆管疾病等)患者中也检测到K-ras基因突变。),所以很难与胰腺癌鉴别。
所以CA19-9、CA242、CEA、K-ras的单项检测很难有确定的临床价值,仅作为线索提供。但CA19-9、CA242、CEA和K-ras的检测仍有各自的临床价值。上述指标联合检测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单一检测的不足,提高检出率和特异性。
12.端粒酶端粒酶在胰腺癌中的诊断价值日益受到关注。Hiyama等报道43例胰腺癌中41例(95%)端粒酶阳性,而11例胰腺良性肿瘤为阴性,3例慢性胰腺炎中仅1例为弱阳性。最近有报道称,胰液和胰管刷中端粒酶的检测对胰腺癌有早期诊断意义,有助于鉴别胰腺疾病的良恶性。
13.病理细胞学诊断
(1)胰液脱落细胞学检查:由于90%以上的胰腺癌起源于胰腺导管上皮,脱落的癌细胞可随胰液排出。传统的胰液细胞学检查方法是通过十二指肠镜获取胰液。这种方法的假阳性率很高。在内镜下逆行插管进入胰管,经ERCP收集胰液进行脱落细胞检查。阳性率为33% ~ 75%。用细胞刷取胰管可提高检查的阳性率和诊断的准确性,特别是头体部胰腺癌。直接吸取标本的细胞学检查,特别是对胰体尾癌,准确率高,阳性预测值100%。静脉注射胰高血糖素刺激胰液分泌,术中收集胰液可以更准确地定位隐匿性胰腺癌,甚至可以原位发现胰腺癌。
(2)活检组织学:FNA: FNA自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应用于临床,用于术前和术中诊断胰腺癌,使患者在剖腹手术或肿瘤切除前有明确的病理诊断。FNA可术前经皮穿刺或术中直接穿刺,也可借助内窥镜抽吸胰液。目前经皮穿刺多在us或CT引导下进行。总体诊断准确率为80%,特异性为100%,对于疑似慢性胰腺炎患者是非常有用的辅助检查方法。然而,FNA有并发症的风险,如胰瘘。如果穿刺位置不准确,可能会导致诊断偏差。结合ERCP,胰管组织活检可提供组织学诊断,但操作技术要求高,阳性率不如细胞刷检高。
在b超、CT或EUS的引导下,胰腺细针抽吸活检(FNAB)可用于组织学和基因诊断。
1.CT检查对胰腺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它是目前最常用的检查方法,自从应用于临床以来,一直是诊断胰腺癌的主要手段。因为胰腺癌的血供比较低,是低血供肿瘤。因此,动脉肿瘤在注射造影剂后30秒的强化程度低于正常胰腺,使得低密度肿块与明显强化的胰腺之间的对比更加清晰。胰腺癌的直接ct征象多为胰腺轮廓有或无改变的低密度肿块。这种直接征象的关键是使富含血管的正常胰腺组织和几乎没有血供的病变有显著的区别。少数病灶可为等密度阴影,等密度病灶只能通过间接征象发现。间接征象是指胰腺癌继发胰胆管扩张,侵犯胰体邻近血管和器官,远处器官转移病变。
随着螺旋CT技术的出现和进步,扫描分辨率进一步提高,图像更加真实清晰。国内外文献表明,单层螺旋CT对胰腺癌的检出率为80% ~ 91%。近年来多层螺旋CT的出现使其进一步提高到96%。武汉协和医院数据显示,螺旋CT诊断晚期胰腺癌的敏感性为95.3%,特异性为92.1%。螺旋CT动脉期和静脉期双期增强扫描可提高小胰腺癌(≤2cm)的检出率。
结合螺旋CT增强扫描,不仅能基本满足胰腺肿瘤的定位和定性诊断,还能对病变范围、胰外侵犯、血管侵犯、淋巴结和远处转移做出更准确的判断。国外文献报道,螺旋CT动态扫描评价肿瘤胰周侵犯的准确率为72% ~ 88%,门静脉受累的准确率为76% ~ 84%,胰周动脉受累的准确率为81% ~ 84%。上海瑞金医院近年来利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判断胰腺癌对血管的侵犯,准确率达95%。
由于能清晰显示上述病变,螺旋CT在胰腺癌术前分期和手术可切除性评估中显示出独特的优势。Ze等报道螺旋CT对T、N、M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77%、58%、79%。Diehl等(1998)报道螺旋CT分期的准确性总体上为9l%。CT分期不准确的主要原因是对淋巴结转移的判断不准确。Lentsehig等(1996)报道螺旋CT评价肿瘤可切除性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4%和80%。据报道,多层螺旋CT对肿瘤可切除性评估的准确率为93%。很难确定是否有腹膜转移或小的肝转移。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术前螺旋CT诊断胰腺癌可切除20例,符合率75%(15/20),不可切除胰腺癌48例,符合率95.8%(46/48)。武汉协和医院数据显示,68.5%有手术指征的病例术前CT评估,肿瘤可切除性预测准确率为81.7%,不可切除性预测准确率为87.5%。
由于CT扫描得到的信号是断层图像,其立体直观性较差,需要一定的阅片经验来判断病变的程度,如血管浸润的位置、范围、长度等。近年来,超薄切片CT、电子束CT(EBCT)和三维图像重建技术问世,可以对器官形态和血管进行成像和重建,清晰显示肿瘤血管浸润,从而提高诊断和可切除性判断的准确性。
2.除了传统的序列图像,磁共振成像还可以用于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MRCP可用于获取胰胆管图像,可显示胰胆管结构有无病变,且无创。MRA可以清晰显示胰腺周围的血管。然而,总的来说,MRI在诊断胰腺癌方面并不优于CT。仅肿瘤信号在T1WI和T2WI上的变化对判断胰腺癌缺乏敏感性和特异性。在SE序列T1W FS上,胰腺癌呈低信号,而正常胰腺组织由于富含水样蛋白,仍呈高信号,两者信号差异增大,有利于病变的发现。因此,与常规SE序列T1WI和T1WI FS相比,检测胰腺癌的灵敏度显著提高。在TSE序列T2WI FS上,胰腺癌呈明显的高信号区,而正常胰腺组织呈明显的低信号改变,呈现明显的对比。与its序列T2WIFS相比,T2WI FS对胰腺癌的检出率也有明显提高。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和血管显示(MRA)能清楚地显示胰胆管造影的扩张和血管的受累情况,尤其是门静脉系统。ERCP是诊断胰腺癌的主要方法之一。MRCP基于胆管和胰管内的水成像,同时抑制周围结构的信号,可以显示胰管在各种病理状态下的变化。与ERCP相比,MRCP最显著的优点是可以从不同角度显示整个胰管系统。MRCP显示肝外胆管100%,肝内胆管分支90%,胆囊90% ~ 100%,胆囊管75% ~ 50%,主胰管100%,圣托里尼管93%,胰管分支75% ~ 90%。在胰腺疾病的诊断中,MRCP的敏感性为84%,特异性为97%,而ERCP的敏感性为70%,特异性为94%。
MRCP结合MRI可用于评估肿瘤分期和可切除性。MRA能获得类似血管造影的三维动静脉图像,并能区分肿瘤与血管的关系和浸润形式。与CT和EBCT相比,MRA更直观、清晰、完整,因此成为评价肿瘤与血管关系的首选方法。国外一组前瞻性研究数据显示,通过同时使用MRI、MRCP和MRA,66例疑似胰腺肿瘤患者鉴别良恶性肿瘤的符合率可达91%。经病理证实的44例胰腺恶性肿瘤中,MRI诊断42例,其诊断敏感性为95%(42/44)。判断肿瘤为局限性生长和侵犯周围血管的准确率分别为89%和94%。通过对武汉协和医院94例患者MRI/MRCP/MRA检查结果的分析比较,发现联合检查在判断肿瘤与血管关系、浸润程度和范围方面的准确性和特异性较高,在了解血管转移、肿瘤周围海绵状改变和评估肿瘤可切除性方面MRA优于普通CT。
3.超声经常广泛用于胰腺肿瘤的普查和筛查。可发现胰腺的占位性病变和浸润性生长,伴有胰管和胆管扩张的胰腺组织萎缩,肝脏的转移性病变等。但其准确性和直观性有限,尤其是分期评价的价值。肿瘤直径大于3cm的准确率较高,小于2cm的准确率仅为20% ~ 40%。但是巨大的实性占位性病变与其他腹膜后肿瘤很难区分。胰腺肿瘤的检出率和定性诊断的准确性远不及CT和MRI。肿瘤不可切除性的预测准确率较高,但肿瘤可切除性的预测值仅为36%。然而,超声心动图是非侵入性的、简单的和低成本的,并且可以用作胰腺癌的初级筛查的方法。结合肿瘤标志物,BUS可以弥补其简单检测的不足。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可以显示靶血管的血流变化,对评价胰腺肿瘤的血管受累有价值,但其准确性不如CT和MRA,这与技术人员的经验有直接关系。根据CDFI评分,1 ~ 2分常无肿瘤血管转移,肿瘤切除率高,邻近组织和血管病变多为阴性。3 ~ 4分应视为血管受侵和转移,预测准确率90%以上。
内窥镜超声(EUS)探头可以容易地接近被检查的组织。将超声探头送入胃和十二指肠,采用水平接触法或脱气水充盈法探查胰腺。探头与胰腺之间只有胃或十二指肠壁,避免了腹部脂肪组织和胃肠腔内气体的干扰,因此分辨率高,能够检测小于2cm的小胰腺癌和包括原位胰腺癌在内的早期胰腺癌。对于平均直径为1.5cm的肿瘤,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可达95%和93%。在胰腺癌病灶(T)和淋巴结转移(N)的分期评估中,EUS优于CT和其他影像学方法。Rosch报道EUS显示门静脉受侵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在90%以上,而常规b超和CT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和36%,72%和85%。Tio的前瞻性研究表明,胰周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为72%,CT为30%,常规b超仅为12%。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的研究表明,EUS对胰腺癌诊断的敏感性为90%,特异性为70%,高于US、CT和ERCP。EUS对胰腺癌TNM分期(T1 ~ T4)的评价优于US、CT和ERCP,T1和T2分别为50%,T3为62%,T4为90%,合计为75%。其对N因子的敏感性为46%,特异性为85%,也高于其他影像学检查。协和肿瘤医院报道EUS对胰腺癌可切除性评估的准确率分别为80%,96.4%,97.4%,CT 94.6%,MRI 89.5%,b超73.7%。但其对动脉侵犯的诊断不如静脉敏感,尤其是脾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因此,必要时应加做DSA或MRA,以减少漏诊。此外,EUS对胰腺上皮内癌的检出率较低。对于大于40mm的胰腺病变,超声衰减导致难以观察周围结构,给诊断带来困难。EUS在脾门有一个盲点,肝转移无法评估。
导管内超声是胰胆管系统检查中相对较新的技术,它使用更高的频率和更小的探头,可以获得比内镜超声更高的分辨率。目前,导管内超声主要用于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临床检测,判断其范围和侵袭性等。其诊断准确率相当高,可以检测小至3.0mm的乳头状增生,检出率100%。对比研究表明,IDUS诊断胰腺癌与术后病理的符合率为100%,明显优于US、CT和ERCP。这种技术的主要缺点是不能检测胰腺被膜的侵犯和粘膜表面的扩散,因为早期胰腺癌的侵犯范围无法与胰腺炎症引起的增厚区分开来。当胰腺癌伴有主胰管狭窄或闭塞时,微探头无法插入,IDUS在检测小肿瘤方面优于EUS。
联合应用腹腔镜可以更准确地判断胰腺癌的分期,可以发现肝实质内的小转移灶,可以观察肿瘤周围是否有血管的侵犯和淋巴结有无扩大的转移灶,特别适用于可切除胰腺癌前的进一步判断。血管内超声可以准确发现PV肿瘤侵犯的部位和长度,但需要在术中进行。
4.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结合其他影像技术的诊断准确率为80% ~ 90%。由于胰腺癌起源于导管,ERCP往往能发现胰管狭窄、梗阻或充盈缺损。但对早期胰腺癌的诊断帮助有限,不能观察和判断肿瘤的侵犯范围和胰管外的病理变化。
选择性动脉造影:经腹动脉行肝动脉、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可显示胰腺肿块的充盈缺损区及血管的移位、糜烂、狭窄等情况,对确定血管是否受累,判断手术可切除性有重要价值。可作为胰腺癌的辅助诊断手段和晚期患者的介入治疗。选择性动脉造影对胰腺癌的诊断意义不大,因为胰腺癌往往血供少。其价值主要在于判断胰腺癌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可以观察PV及其主要分支是否受侵,癌栓是否形成,肝总动脉(CHA)和SMA是否受侵,从而估计可切除性。但这种检查是一种侵入性操作,有逐渐被MRA取代的趋势。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又称功能成像,近年来在国内大医院逐渐开展。目前,18F-FDG PET显像应用广泛。FDG PET通过检测正电子放射性核素在体内的分布,观察人体组织的生理生化代谢,可以对胰腺癌进行诊断和分期。与慢性胰腺炎相比,胰腺癌细胞表面有更多的葡萄糖转运体,胰腺癌的标准葡萄糖摄取值(SUV)明显高于慢性胰腺炎。据报道,FDG PET诊断胰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4%和88%。在另一项研究中,73名疑似胰腺癌的患者接受了PET和CT检查。PET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3%和93%,而CT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和74%。PET的准确性明显高于CT。作为一种检查手段,全身FDG PET扫描能敏感地显示转移病灶的全身代谢图像,对胰腺癌转移灶尤其是肝内转移灶的显示具有重要价值。但由于PET价格昂贵,对肿瘤位置和肿瘤大小的准确测量存在偏差,所以多用于CT难以区分肿瘤良恶性和是否有远处转移的情况。
x线钡餐检查显示是否有胃肠压迫。胰头癌时可见十二指肠曲增宽或十二指肠降段内侧呈倒三字征,多为晚期。放射性核素显像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对胰腺癌有一定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