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迄今为止,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致病因素尚未完全了解。现已发现,几乎任何能影响机体的因素都能引起慢性浅表性胃炎。今天就来讨论一下浅表性慢性胃炎伴糜烂的原因。
通过咨询相关专家,我认为原因如下:
(1)细菌、病毒、毒素:最常见于急性胃炎后,胃黏膜病变持续或复发,逐渐演变为慢性浅表性胃炎。
(2)鼻腔、口腔、咽部慢性感染:鼻腔、口腔、咽部慢性感染病灶,如肺泡脓、扁桃体炎、鼻窦炎等细菌或其毒素长期吞食,可反复刺激胃黏膜,引起慢性浅表性胃炎。发现85%的慢性扁桃体炎患者胃有慢性炎症改变。
(3)药物:有些药物可引起慢性胃黏膜损伤。
(4)吸烟:尼古丁是烟草的主要有害成分。长期大量吸烟可使幽门括约肌松弛,十二指肠液反流,使胃血管收缩,胃酸分泌增加,从而破坏胃黏膜屏障,导致慢性炎症性疾病。
(5)刺激性食物:长期食用烈酒、浓茶、咖啡、辛辣食物,以及暴饮暴食或过饱等不规律的饮食方式,可破坏胃黏膜的保护屏障,引起胃炎。
(6)循环和代谢功能障碍:充足的粘膜血流量与胃粘膜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及其对各种损伤因素的防御能力密切相关。当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或门静脉高压时,胃会长期处于血瘀缺氧状态,导致胃黏膜屏障功能减弱,胃酸分泌减少,细菌繁殖,容易造成胃黏膜的炎症性损伤。慢性肾功能衰竭时,尿素从胃肠道排出,细菌或肠道水解酶产生碳酸铵和氨,对胃黏膜造成刺激性损伤,导致胃黏膜充血、水肿,甚至糜烂。
(7)胆汁和十二指肠液反流:胆汁反流是纤维胃镜发现或确诊的慢性胃炎的重要原因。由于胃手术后幽门括约肌功能障碍或十二指肠液或胆汁反流至胃内,胃黏膜屏障被破坏,胃蛋白酶反扩散入黏膜引起一系列病理反应,导致慢性浅表性胃炎。
(8)幽门螺杆菌(HP)感染:实验研究表明,40% ~ 70%的慢性胃炎患者胃黏膜中培养出HP,然后发现HP感染程度与胃黏膜炎症程度呈负相关。HP的致病机制可能主要是通过破坏胃粘膜屏障,使其逆向扩散,最终引起胃粘膜炎症。
(9)心身因素:由于心理健康不健康,人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焦虑或抑郁状态,会引起全身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功能障碍。特别是交感神经长期处于兴奋状态,久而久之可能导致胃黏膜血管舒缩功能紊乱,胃黏膜血流量减少,胃黏膜屏障破坏,形成胃黏膜慢性炎症反应。
慢性浅表性胃炎、糜烂患者应及时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只有积极治疗才能最终康复。